碟仙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碟仙,一种通灵占卜方式,在华人世界广为流传,由西洋的通灵板(Ouija board)改造而来。
类似的占卜法还有笔仙、筷仙、银仙、钱仙、镜仙、手仙、守护神等。
起源及经过.
碟仙并非中国传统巫术,始见于1930年代的香港,是留学德国的香港学生把西方的通灵板本土化的产物,方型改成圆形,木板改为纸制,英文字母改为汉字。称为科学灵乩图,由不久即在广东沿海城市流行。
1934年,「科学灵乩图」在上海发售,声称由徐桐发明,并于《申报》刊登广告宣传:
另一版本的「科学灵乩图」由香港科学游艺社出版,声称发明者为留德学生白同:
「科学灵乩图」公开发售后随即风靡上海,掀起热潮,再传遍中国大陆,一发不可收拾,当时各地政府为了破除迷信,均发出行政命令禁售碟仙,在碟仙最流行一个月后的1934年5月到6月,上海、北平先后禁止市面再出售「科学灵乩图」,更派员到书局查检尚存的碟仙。
碟仙曾在1960年代风靡台湾民间,特别是在中小学校流行,时常可见同学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碟仙。当时政府见碟仙以飞快的速度在蔓延,为了端正社会风气,遏止歪风,中华民国政府下令查禁碟仙,严禁制造及贩卖。
后遗症.
多数参加碟仙的使用者,认为这只是一种有趣的神秘游戏。但是少数人,在参加完碟仙仪式之后,会发生后遗症。这些后遗症有时只对个体产生影响,但是也有集体发生的案例,它的症状包括不自主的哭泣、忧郁、呕吐、产生幻觉、意识不清或昏迷,有时甚至造成自杀。
有些人宣称这是遭鬼魂附体引起。但是医学界认为,这可能是受到暗示的力量,而引发的精神疾病。
观点.
碟仙、笔仙、紫姑仙和银仙都是比较容易请鬼仙的方法,但是由于电影中的渲染,特别是香港电影《阴阳错》及好莱坞电影《驱魔人》的出现,使得碟仙及类似的活动更具「魔力」。
一些人相信存在碟仙,不过认为所请来的大都是「小仙」孤魂野鬼之类的,并且来自于阴间的鬼仙会吸取在阳间生活的人们的精血。
更有人认为:请神容易送神难。请碟仙,更容易引鬼附身,导致走火入魔,最终引起精神疾病。当中的参与者以女学生较多。
科学家及无神论者,或有其他信仰的人认为,关于碟仙的种种理论均不符合所谓科学原理,是一种迷信。与碟仙交谈的过程,只是一种心理暗示的结果,心理学叫。
从不相信碟仙的人的角度来看,在浏览了网路上曾经接触碟仙人的经验谈而归纳出一些结论:
重定向;重新导向;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