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立花宗茂
立花宗茂(日语:--  "Tachibana Muneshige" ,1567年9月20日—1643年1月15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江户时代初期大名。高桥绍运与斋藤镇实之妹宋云院的长男,立花道雪的婿养子。妻为立花訚千代,侧室为矢岛八千子、继室为叶室菊子、弟为高桥统增。丰臣秀吉赞其为「西国无双」。 宗茂是晚年改称的名字,幼名千熊丸、弥七郎、元服后改名统虎、镇虎、宗虎、正成、亲成、政高、尚政、俊正、经正、信正、宗茂、立斋。官位是从四位下侍从、飞驒守。大正4年(1915年)11月10日赠从三位。 生涯. 出生. 立花宗茂是吉弘镇理的长子,永禄10年八月十八(1567年9月20日)出生于丰后国国东郡都甲庄长岩屋的笕城中的吉弘居馆,婴儿时期体格巨大,祖父吉弘鉴理因而取幼名为千熊丸。 少年时代. 永禄12年(1569年)因其父吉弘镇理继承高桥家(改名镇种,后称高桥绍运,以下简称绍运),年约3岁的千熊丸也因此移住筑前宝满城,往后在山间接受绍运不时的体力锻炼以及合战模拟。 当千熊丸6岁时,要求必须打败比自己大四岁的人,打败后,再打大六岁的,又打败后,再找大八岁的,直到打败大15岁的才告一段落,并且能轻易使弓射落10米远的小鸟;文学方面,要求每看一本书便要去跟明白这本书的人反复简述其大纲,之后又进行背诵,直到能用书中的例子说服别人为止,另外让千熊丸接触外来事物如铁砲和孙子兵法,也让千熊丸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书道,更长于山野中熟习花草名称用途,并临时接受地形布阵的问答考试,在如此教育下,千熊丸八岁便能拉开筑前一地所有的弓,辩论和见识也远超过同龄人。并且由于生长之地近于筑前国际良港博多津,在常于商业交易的伯父吉弘镇信的关系下也认识如岛井宗室、神屋宗湛等商道茶人,由此学习茶道以及从中探知日本各大名的情势。 天正6年(1578年)12月,龙造寺隆信侵入筑前进攻宝满、立花城,于《宽永诸家系图传》、《立花事实记》记述此战以12岁之龄初阵。 天正8年(1580年)2月2日,立花道雪率十时连贞于早良郡讨伐支持龙造寺家的乡士(传闻此战也是立花宗茂的初阵)。 天正9年(1581年)7月27日,龙造寺隆信联合筑紫广门、原田隆种进军至大宰府,并以筑紫广门联合秋月种实侵略筑前岩屋城,其父绍运与之对峙,而立花道雪另派家臣竹迫统种、荐野增时等将为游击军迂回布阵于紧邻太宰府东侧的观世音寺,虽成功于第二次太宰府观世音寺之战击退敌军,但统种等立花家臣战死甚多。同时于此战中,立花高桥军约5千在太宰府及观世音寺东边的石坂一地埋伏,绍运以弓、铁砲、长枪队分三段布置于坂上,正面迎击5千秋月军,秋月先阵7百人受弓铁砲的攻击而退后时,绍运率家臣小岛弥兵卫带头以3百人为先锋突击,手持大长刀左突右回于千人的敌阵当中,此石坂之战(第二次太宰府石坂之战)为立花宗茂(此时名为高桥统虎)的初阵,于当时穿著萌黄色的唐绫縅铠甲、头戴银色锹形前立兜、腰配黄金鹿皮太刀、身背装满箭矢的弓筒并手握涂笼之弓、脚跨栗毛马。此战统虎率领3百人埋伏后,自率150兵力侧击秋月军,奇袭箭射敌大将堀江备前更单挑压制对方,并让功给家臣萩尾治种(萩尾大学麟可)而讨取了堀江首级,初阵便获得了家臣的信任,并且如此优异的表现令道雪正式兴起迎统虎为婿养子的念头。 同年8月,膝下无子的大友家重臣立花道雪,希望高桥绍运的长子高桥统虎(宗茂初名)能继承立花家,起初绍运因为统虎优秀的资质和器量,以及身为高桥家重要的继承人而拒绝,但是在道雪数度的恳求之后,统虎终于成为了道雪的养子。于8月18日,统虎和道雪的女儿立花訚千代结婚成为了婿养子而继承立花家。 同年统虎以立花继承人的身分于11月6日,大友宗麟为了援助被秋月种实、问注所鉴景夹击的家臣朽网鉴康(朽网宗历),而受命随道雪、绍运出阵,两军共率5千兵力再次对秋月氏的嘉麻、穗波一带攻略,当立花高桥军收到丰后的大友军将于原鹤一带迎击秋月军后,于回军途中遭到秋月军上野四郎兵卫、坂田勘解由左卫门实久以及丰前、筑前国人众长野、城井、千手、杉约8千骑的追击,立花高桥军利用地形于八木山的石坂道的大日寺口埋伏,于大日寺前的润野原反击敌军后又往南追击至土师村,家臣小野镇幸、荐野增时、大桥京林、新田镇实、米多比镇久、和仁统实、森下重一等奋迅讨取3百余人,两军的激战使立花高桥军损失3百余人,秋月军坂田实久等战死7百60人,道雪的军师大桥京林因此在当地建立千人冢。此战是为润野原合战(许多史料因地名相同而常与上述第二次太宰府石坂之战以及前二次嘉麻・穗波之战互相混淆造成诸多误记;秋月方史料则记为八木山合战。第三次嘉麻・穗波・八木山之战)。 同年11月12日,立花山城东北方的宗教豪族宗像氏贞,其部分家臣不满早先将部分领地作为色姬(宗像氏贞之妹色姬为道雪侧室)的嫁妆给了立花,趁立花军一面出战秋月军(润野原之战),一面以由布惟信、荐野增时、小野镇幸、立花镇实、内田镇家、足立连安、十时连秀、安东连忠等立花家臣8百兵前往运输兵粮不足的筑前东南边境的鹰取城时,联合秋月军于13日半路偷袭(小金原之战,立花家称清水原之战),此战中足立连安连斩18人,而惟信之子由布惟次也以铁砲狙击敌大将河津盛长(河津修理进)立下大功,但随后奋战中身受13处重伤,最后在由布、小野、荐野、内田、十时等立花家臣以背日光于高处下山冲阵等兵法上正确的判断,宗像方大败,将领吉田贞辰、石松秀兼等人皆被讨取殆尽,而宗像家的背叛触怒了道雪,两家之间的同盟因此破裂。 天正10年(1582年)2月,因原田信种联合秋月种实、宗像氏贞、筑紫广门于筑前西南边境的那珂郡岩户乡攻落大友方的山田民部丞纯规镇守的砦(猫峠城),并且引起早良郡山门村的乡士反叛暴动,3月10日道雪率由布惟时、内田镇家平息暴动于归路中与原田家臣笼野大炊助在生松原遭遇引发铁炮战(第五次生松原之战),由于势力众多一时无法排除,且一方面立花军在道雪于小金原一事无法息怒之下先于3月16日派小野镇幸、由布惟信、内田镇家侵攻宗像许斐岳城周边的吉原、八并村(西乡表之战)作为牵制,4月16日才前往那珂郡岩户乡驱逐秋月、原田、宗像的约2千联军,此战立花军仅1千5百军力分道雪、由布、小野三队为本队进攻,统虎和荐野率5百兵为伏兵,道雪本队在危急之时因统虎的策略终于击退原田势,随后让统虎率荐野增时、立花成家、 小野镇幸、由布惟时、立花统春、佐野统幸共1千骑驱逐正再岩户一带的岩门庄久边野筑砦的原田势武将笠兴长3百兵,讨取了1百50人并追击至早良郡。 10月2日,秋月种实又趁隙攻下绍运领地的米之山城,绍运迅速出兵于当日随即对战秋月军夺回了米之山城,道雪、统虎派吉田兼正援助绍运,追击讨取2百余人。 同年12月22日攻入宗像领地,侵攻宗像家至天正11年(1583年)3月16日的吉原口防战讨取了吉原贞安后又于4月23日攻落宗像家的许斐岳城,氏贞只能退往白山城,遂驱逐了宗像势力,同时从属于秋月家的香春岳城・龙德城主杉连并畏惧大友军而投降。而宗像氏贞之妹,道雪的侧室色姬则于隔年3月24日在立花山城中病死。 天正11年(1583年)1月期间,筑紫广门数次于夜晚派兵侵扰博多区的立花寺一带,2月4日,道雪以家臣竹原藤内配合绍运以伏兵击退广门3百兵,斩获甚多。2月17日,筑紫广门又再攻岩屋城,遭宝满城之军兵击退。3月1日筑紫广门又出兵太宰府,道雪与绍运共同抵御,立花统春作为先锋立下一番枪,立花镇実、安东连忠皆力战有功,再次击退筑紫军势。4月8日,筑紫军又潜入筑前那珂郡偷割青麦,立花军先锋竹原藤内与之对战,接应主军并行夹击,又再次击退筑紫军。 据「石城遗闻」所收「博多某家记」于天正11年12月1日(「筑前志」载于11月11日)岛津军川上忠智率1千5百兵侵攻博多并放火,但遭大友军击退。 天正13年(1585年)3月,在养父道雪、实父绍运出兵筑后之时,统虎以18岁之龄仅以千余兵力守城。秋月种实见立花山城兵少便率8千大军来攻,统虎对此决定率5百兵力分三队夜袭秋月军,原先家臣们皆反对以小军势出战,应当以立花山城之坚固抵挡,但宗茂回答:「如果你们不想去的话也没有关系,由我自己去击退敌军便是。作战并非是由数量决定胜败,而是要用出其不意的行动、奇策,如此一来将不会有不胜之事。」于是先以家老米多比镇久率百余名兵力绕到秋月军后方,佯攻秋月家居城古处山城,引诱了秋月军部分兵力追击,这时统虎和家老荐野增时率1百50兵力以火计夜袭秋月本阵,造成秋月军前后混乱,甚至自相残杀。一方,家老十时连贞也隐兵于森林中率兵从侧面突入,镇久也绕回来夹击,秋月方大败损失3百余人,后种实内通立花家臣樱井兄弟暗中谋反,然而却被统虎识破,平定了谋反的两人,种实见内应失败而改以小军势妨害耕作破坏农田等,但都被统虎逐次击退,秋月军遂放弃攻城狼狈退回领地。而此战后也令原先有丢失城池觉悟的道雪和绍运松了一口气,统虎也受到道雪的称赞,不过却受到绍运的斥责。而据《北肥战志》统虎更接著出兵筑前西边,袭击早良郡一带之曲渊房助和副岛放牛镇守的饭盛城等龙造寺方的城砦,令周遭敌对势力感到立花山城虽然道雪不在以及兵少,但仍有足够实力应付敌势的错觉。 7月21日,秋月军再次进攻立花山城,于城下名子一地(即当年其养父道雪击败毛利军的多多良滨之战中的长尾一地)对战,立花家臣井手度之率先冲入敌阵与敌单挑互刺而亡,安东俊信也战死此役,但统虎仍将秋月军击退。8月8日,又以重臣立花家治(大村淡路全长)于猪野表击退敌军。9月11日,养父道雪病逝于筑后北野军阵中。 丰臣时代. 天正14年(1586年),统虎的君主大友宗麟前往大坂晋见丰臣秀吉,希望丰臣家帮助大友家抵抗岛津的攻势,同时推荐统虎和生父绍运为丰臣家臣,大友筑前的领地因此于此时转变为丰臣家。 一方,岛津军为了统一九州而侵略肥前、筑前地区,于7月10日以岛津忠长、伊集院忠栋等2万兵力攻下筑紫广门的胜尾城后,逐渐集结北九州各地豪族、国人的兵力至约5万,统虎实父绍运于12日在岩屋城仅以763名兵将抵挡了岛津联军攻势,使其损伤了4千5百多人以及许多大将,拖延了近两星期后,于27日终于全军壮烈牺牲,28日统虎之弟统增镇守的宝满城也被迫开城,岛津军在处理筑紫、高桥两家的人质后于8月1日准备围攻立花山城,统虎则彻底抗战,积极的出城使出游击战术,于8月1日出其不意攻下了岛津军先前降服的筑紫广门的胜尾城,吸引岛津军来攻后又于4日放弃胜尾城佯攻高鸟居城,岛津军再追击时又抄小路绕至岛津军后方奇袭其后方城池,使其拖延至14日才完成对立花山城的包围,15日抵档了岛津军第一波的攻势后,又趁机偷袭岛津军本阵讨取百余人的首级,更令家老内田镇家使出诈降之计拖延时间,8月18日击退正在岩户一带准备军粮的原田信种军势2千余兵讨取7百人,20日更奇袭岛津军的援军秋月种长2千兵使其伤亡4百余人。终于,大友家等到了丰臣秀吉从毛利家派来的援军,使的岛津军被迫于24日从立花山城撤退,而统虎并没有等待援军,随即率1千5百名兵力追击岛津军至筑后川讨取了数十余首级,接著兵锋一转攻下了星野吉实、星野吉兼的高鸟居城,又以家臣小野茂胜执行火攻,从秋月方守将桑野实胜手中夺回了父亲的居城岩屋城接著亦取回宝满城。10月3日,统虎被秀吉给予"九州之一物"的感状并被评价为"刚勇镇西第一,忠义镇西第一"(-- )这时统虎年仅19岁。 这段期间,担任「筑前军事总指挥」挂名统率如毛利辉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的数万大军,协助毛利军进行北九州的军事行动。 天正15年(1587年),在丰臣秀吉的九州征伐中,于4月初作为西路先锋军先于秀吉本队南下接连攻落肥后南关、山鹿、小代、隈本、相良、阿苏、合志竹迫城、赤星菊池郡、有动宇土城、和仁玉名郡等地,当中和仁亲实与边春亲行委托统虎提出降伏,统虎于是上呈秀吉,但当时的秀吉因为接连攻陷城池之势不打算理会和仁及边春的降服,统虎以:「既然自身答应了对方的请求,若无法达成将有损武士信义之面目,不如将自身杀了。」迫使秀吉答应此事。 之后再度为先锋进军萨摩,于4月27日攻落岛津忠辰的出水城,又南下至川内击退岛津忠长,并救出被捕为人质的弟弟高桥统增夫妇,5月8日,岛津义久因日向根白坂之战战败而前往川内泰平寺正式降伏于秀吉,宗茂代秀吉前往伊集院、祁答院、入来院接收人质,后又率先进军大口城包围仍不降的岛津重臣新纳忠元,迫使其投降,九州终于平定。战后于6月25日,秀吉因功给予筑后柳川8万石(后于天正18年到19年间的检地结果补正为9万8百87石)的领地,从大友氏独立出来成为直属大名。 同年8月7日,在宗茂的通知下秀吉知晓了佐佐成政移封后的肥后发生大规模的国人一揆动乱,9月5日,因其势力猖狂决定动用九州各大名的兵力镇压,以筑前久留米小早川秀包为总大将,肥前锅岛直茂、龙造寺政家、筑后立花宗茂、高桥统增、筑紫广门,甚至毛利家的安国寺惠琼也加入讨伐。 9月下旬,宗茂起初率1千2百兵力(包含其弟高桥统增3百兵力;一说合立花家与力的三池军则达至2千8百、3千)南下救援兵粮不足而被一揆方的敌将有动兼元包围在平山东・西付城的佐佐成政军,由于先前锅岛、安国寺惠琼军皆救援失败,宗茂收集情报检讨了锅岛、安国寺两军皆是军队在前辎重在后,遭到埋伏于竹林中的敌将大津山出羽守袭击后方以致失败之故,令军兵间穿插辎重队,将兵、军马也配备救援物资以及兵粮弹药,组成了互相支援、确保辎重的军势,并以小野镇幸率一队于夜中早一步潜入竹林反埋伏,另外以辎重队引诱出大津山的军势时以弓、铁砲进行背后奇袭,后分三队反转回攻其城砦南关城(藟岳城),十时甚右卫门连久与中岛六郎兵卫讨捕了大津山出羽守,一方面则趁隙以第二队输送兵粮,前往大原口一带的平山东・西付城,此时该城遭到隈部亲永的大将有动兼元的包围,宗茂率第一队3百人以弟弟统增及米多比镇久使用骑马铁砲作先制攻击支开隈部军后,第二队便趁隙运送兵粮,运完后加入战斗从侧面攻击持续往北攻向隈部军的山鹿郡城村城(有働城),城外的隈部分队来援后第一、二队又退后引诱,此时第三队又进行兵粮运输,完成了救援佐佐成政的任务,立花军因此退往背后的山间,又以长枪队引诱出城村城中的有动志摩、有动左京等率军追击越过大原口至永野原,有动兼元虽看出是陷阱要求其子有动志摩回军却为时已晚,此时立花军又一举反转进攻讨取有动志摩,隈部军遂崩坏退散(传闻这一系列战事中,宗茂运用了骑马铁砲和车悬,被称为「火车悬」的战术。) 立花军进入平山城后,随即遭到一揆联军隈部家的有动兼元及边春亲行、和仁亲实、大津山家棱共3千兵力的包围,并且兼元分三队在主要道路埋伏,宗茂对此利用先前雇用来运送兵粮的人夫30人,先让他们离城并放出:「立花军因敌势众,等到明日肥后佐佐援军来援才会出城。」的假情报,令有动联军松懈后分三队,以由布惟信为先锋队3百兵奇袭使联军其中二队总崩并突破至肥后三加和的平野立尾一地,此时在山岭上的联军以铁砲从两旁攻击宗茂自率的5百本队,再次突破后,和仁、边春、大津山三将已从中、左、右三方待伏,有动军也从后方逼近形成夹击,此时宗茂本队进退不能与联军鏖战,联军中有动家臣如户上大里之助、鹿子木亲俊、福岛杢之助及其郎党30余名,以及大津山家臣大和丰前守率部众20骑、有动兼元亲族有动下总守及随从等80骑,皆因宗茂显目的军装争相来讨,立花方内田镇家、立花统春、十时连贞、十时惟道、十时源兵卫、安东幸贞、安东范久、森下钓云、原尻镇清、森下规宽、后藤虎种等20余将也相应前往拔刀对决,两方各将领遂进入肉搏乱战的状态,此时宗茂单手持大长刀于马上接连斩杀7人,突然敌将有动下总守以枪刺击宗茂左腕,宗茂顺势借力使力掴住长枪将有动下总守拉至自己的马鞍上将之讨取,此举遂形势逆转,立花先锋队由布惟信、十时惟由突破正面的和仁军后回军,第三队也在小野镇幸率领下来援,形成反将联军包围的态势,宗茂本队遂奋勇突破,联军溃败。 之后立花军突然改变方向沿著街道攻落一揆方的出城,俘虏了人质并将其示于城上、自军前,一揆方因亲友被俘无法攻击,立花军遂以此瞬间攻落7处城、砦,最后于傍晚时分到达南关城近邻的太田黑城(神尾城),因大知越前守的军势在此处待伏,且道路狭隘,宗茂将军势带往左侧的森林中,尽量拉开至城方弓箭射不到的地点,引诱右侧的城方5百兵出城后,以小野镇幸、十时连贞3百兵反转军势迎击,并且由布惟信率郎党20余人越过堀、木栅立下一番乘杀至二之丸,大知越前守率50骑迎战,最终池边永晟讨取了大知越前守,立花军遂越过肥后南关至筑后北关终于得以回军柳川。结果宗茂在此战事创下了一日连战13场,攻下7个敌砦,讨取敌兵650余人的辉煌战绩。之后又和九州各大名包围和仁三兄弟的田中城,城中除了和仁亲实、亲范、亲宗外还有其妹婿边春亲行共9百余人,在小早川秀包为总大将的情况下,秀包以二重之栅将城池包围,约二个月后边春亲行因为安国寺惠琼的谋略而谋反,12月5日遂攻下田中城,并且在此战中,立花宗茂和小早川秀包合力杀退号称人鬼的猛将和仁亲宗,自身更讨取其一族之和仁中务少辅。然而由于先前在九州征伐时期,和仁氏曾委托立花家降伏于丰臣,有过信赖关系,宗茂在此战后保护了和仁兄弟中的次男和仁统实,并令他成为家臣小野镇幸的义弟,保住了和仁氏的血脉。 随后宗茂和佐佐成政、安国寺惠琼等于12月26日攻下了隈部亲永的城村城,隈部一族与家臣150人暂时为宗茂所收容,于隔年被丰臣秀吉下令处死,宗茂为了隈部一族的武士名誉,于5月27日在柳川城的「黑门」挑选手下12人与隈部一族12人(一说隈部方是精锐20人)单挑,被称为「黑门放讨」。结果隈部方自亲永以下全员光荣战死,担任监察役的浅野长政目睹过程后在震惊之余当场佩服其气慨,而秀吉听闻宗茂的做法,便说:"真不愧是立花"(さすがは立花である)。 并且在这时期因为和小早川秀包时常担任先锋的缘故,宗茂认小早川隆景为义父,和小早川秀包结为义兄弟,并和秀包一同受领羽柴姓、从四位下侍从的官位,人称「羽柴柳河侍从」并赐姓丰臣,成为第一批秀吉的谱代众。天正18年(1590年)参加由秀吉响应的小田原征伐,2月1日秀吉在一次大会中于诸大名的面前称赞「东有本多忠胜为天下无双的大将,西有立花统虎为天下无双的大将,为东西一双的名将」(-- )。后于岩榇,江户地区参阵。 朝鲜时期. 文禄元年(1592年)负担2千5百人的军役参加了文禄之役。和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实弟高桥统增等一起组成第六大队,负责攻略朝鲜西南方的全罗道。宗茂于出战前制作约4~5百个以上的金箔押桃型兜给兵将佩带,此种兜可说是立花家的一项招牌,并且甲胄具足等军装多有金色装饰,可谓金备队(金甲兵)。 宗茂于6月进军到了汉阳(即今日的首尔),于南大门布阵,此时汉城西北20公里处有朝鲜军。约7千人建筑山寨阻止日军行进,蜂须贺家政和有马晴信等将皆受到敌方弓箭队的攻击,宇喜多秀家急令宗茂前往驱逐,在此宗茂于6月26日前往侦查,得知山寨附近茅草繁茂地势不平且多岩石,不利乘马行动。当晚宗茂决定派人夫先行刈草,此举于翌日引起敌军怀疑,晚上又再度刈草,并将千余人分三队潜伏,结果引诱出山寨中的朝鲜军2~3千人,宗茂命令自军静待敌军深入后再出击包围,朝鲜军顿时混乱撤退,后联合寨中兵力三度反击,此时立花家侍大将立花成家、由布惟次率队讨取3百余人,之后宗茂将山寨周围的各处屋敷点火,配合风势助长大火并利用烟熏出寨中的朝鲜军,追击讨取7百余人。 之后宗茂等第六大队面对全罗道的朝鲜义军,于7月9日第一次锦山之战,援护小早川隆景击灭了高敬命。8月9日于梁丹山击灭再度攻来的南平县监韩楯5百兵,18日第二次锦山之战又再次援护隆景击灭赵宪、僧将灵圭以及海南县监边应井等朝鲜军。在这之间于7月16日第一次平壤之战也传闻与黑田长政、大友义统北上支援小西行长击破明军祖承训、史儒。之后宗茂维持了全罗道入口的锦山、茂朱等据点,随后又北上京城参与军议,于12月改往驻守平壤南方的牛峰。 文禄2年(1593年)1月2日小西行长于第三次平壤之战遭到明军的猛烈攻势而惨遭大败,日军各部匆忙援救小西军并由北部南撤至京城,此时宗茂驻军于平壤南方的牛峰,于1月10日北上救援小西军的行动中和其弟统增共3千兵一起在龙泉山城外配合城将黑田二十四骑之一的小河信章(小川传右卫门)的铁砲攻势,宗茂和统增分兵五队潜伏,敌军因而混乱撤退,此战立花、黑田家称为龙泉(城)之战。 同年1月25日于碧蹄馆之战前夕,明、朝联军侦查队查大受、高彦伯与日军侦查队加藤光泰、前野长康所部遭遇,日方损失60余人撤退回报明军进逼的消息,日军陷入笼城或出战的议论中,这时小早川隆景赞美「立花家的3千士兵足以抵挡他家敌军1万」(立花家の3千は他家の1万に匹敌する。太合殿下もそうされるだろう)激励各军出战。因此于26日,宗茂与其弟统增做为先锋队一号队以3千兵力于清晨时分,早于其他日军率先独军北上,于碧蹄馆南方的砺石岭派出家臣十时惟由、森下钓云进行侦查后,依池边永晟之提议将自军分三队,面对明军先锋队查大受的军势以十时惟道、内田统续等率5百兵为前锋,使出「示弱之计」引诱敌军进攻包围,并以铁砲集体速射、投枪乘入战法、侧面奇袭,将明、朝鲜数千联军逼往北方至碧蹄馆,期间甚至在敌军面前果敢的食用午饭;午后在小早川隆景等日军的集结后再度开战,此时面对其他将领如毛利军和宇喜多军相争为先锋的请求,宗茂答应并对家臣说:「不管哪一军的胜利都是日本的胜利,不需要争这种虚名。」。随后移阵隐兵于明军右翼的山上,见机出战先命部将立花成家率铁砲队速射三回后,以「示强之计」突然立出多数军旗并击鸣战鼓,全军举起长枪拔刀反射日光令敌兵敝目,一举斩入突击进至明军本阵处,完成小早川隆景的包围战术,和突击明军左翼的小早川秀包、伏击出战的宇喜多名将户川达安一同逼退明军。 此战宗茂于午后的作战中再度出其不意从左方奇袭明军右翼,从山丘上如飞将般冲进敌阵,两手各持长刀长枪单骑连斩15人,全军斩获数千首级,战后秀吉给予感状,褒称宗茂为"日本无双的勇将"(-- ),加藤清正当时于安边府听闻战况之际也曾说「先锋必定是立花宗茂」,亦收到日军诸将赞赏、祝贺的书信。此战立花军于二次突击中,侍大将十时惟道,一族之旗本武士户次镇林、旗奉行池边永晟、金甲队先锋队长小野成幸及安东常久、与力众小串成重及小野久八郎战死,包含杂兵损失近500兵力。 同年6月,日军计划再次攻击晋州城,然而城北方的星州一带有明军刘以及周边其余明军共约3万余分散驻屯于各地,且宜宁一带有朝鲜军金命元等率领5万余集结,13日朝鲜军前往晋州城东方的咸安为援军打算拦截日军,宇喜多秀家得知后于军议中接受了宗茂和小早川秀包的自告奋勇,令二人率4千兵力于13日前往咸安侦查,宗茂以2百疑兵做伪退诱敌引诱敌军,敌军极度警戒并且阵势坚固无法夜袭,14日早朝更加退后军势时终于引出朝鲜军7~8千骑,宗茂和秀包将军队分5队伏击破之,后朝鲜军第二阵1万七7~8千人到来,秀包先率千余人做先制攻击后和宗茂8百余人轮留上阵作波状攻击,此时家臣森下钓云和其弟森下规宽持长刀率所部奋迅斩入敌军阵中,鼓舞了立花将士,立花军第二阵小野镇幸和丹亲次又突击敌军,在森下规宽奋勇战死后,立花军以小野镇幸、森下钓云为先阵、宗茂和其弟高桥统增为后阵,联合小早川秀包军合作纵横于敌军第二阵中将之击退,遂使朝鲜军出走咸安城退守鼎岩津后无心再战于15日撤退往全罗道的全州,部分朝鲜军以金千镒为首等7千兵力逃往晋州城。 日军因此得以从昌原、金海发兵陆续往西通过咸安、宜宁等地至晋州城,然而虽于29日攻下金千镒、黄进、徐礼元等朝鲜7千兵力和5万3千难民所防守之晋州城,并于7月5日~7日进击全罗道求礼、谷城,但因南原城难以攻略而于9日撤退,晋州城也在此后因日军改往南部沿岸筑城而进行破弃。 后同年9月2日,做为小早川秀包军先锋的问注所统景、问注所正白兄弟于晋州城西南方20余里的河东郡攻略朝鲜牧使所防守的城池时遭遇明将刘来援,兄弟与之奋战激斗仍不敌先后战死损失数百人,立花宗茂为援救小早川军而前往与刘军对战,刘军不敌败退往晋州城。 文禄3年至4年(1594年~1595年)由于明、日处于议和阶段,宗茂和小早川隆景等第六大队于朝鲜釜山南部建筑城池,是为龟浦倭城。宗茂因为小早川隆景途中回国养病,因此负责了后半的建筑工事,并且接应军粮的输送。1595年回日本,伴随著领地异动以及朝鲜战功加增了约4万石的俸禄,随后于「文禄检地」中测得柳川藩为15万石,但经过重复计算最终测出为13万2千83石,负担军役人数比之前倍增到5千人。 庆长元年(1596年)受领秀吉赏赐的京都聚乐第中一栋豪华的住所,与妻訚千代共同前往居住,但不久后在秀吉担心宗茂无继承人的情况下以细川忠兴引荐了矢岛秀行(传足利义昭过继给近江矢岛氏之子)之女八千子为侧室,更提拔八千子之弟矢岛重成为立花家老,訚千代为此愤慨因而和宗茂分居,移往柳川城南方边境的宫永居馆。 庆长2年(1597年)的庆长之役,宗茂因领地加增之故军役增至5千人,并和小早川秀包出入釜山担任小早川秀秋于朝鲜前期的辅佐役,之后转为驻守安骨浦城、固城。同年12月底日军加藤清正被明军包围在蔚山的危机中(第一次蔚山之战),明将高策趁日军大部离开釜山本阵援救蔚山之际率明军2万2千、朝鲜军3万兵力,打算偷袭釜山的日军本阵做为对日军救援蔚山行动的牵制而进军至般丹一地。翌年1月2日,宗茂接到宇喜多秀家的急令而从救援蔚山城的部队中选出精锐8百人,此战在严寒雨天以及视线不佳的情况下进军,对抗了明军高策2万2千兵力,进军前曾有家臣泣言:「如此湿冷、视界不良,还是等白天再出发吧。」宗茂却说:「少兵才可能在夜中胜战,若是让敌人知道我军势少将无胜机。」;宗茂在午夜到达般丹后进行侦查,掌握了风向发动火计并将8百人分3队,自率3百人再下风处夜袭包夹明军,斩首7百余俘虏1千6百余人,同时高策因日军主力已抵达蔚山,遂率联军回军蔚山,日军终于舒缓了本阵被攻陷的压力,是为般丹之战。后宗茂比救援蔚山城的日本诸军迟了两日到达蔚山,此时做为应援队在吉川广家一马当先突入明军之后从侧面进行突入追击,与黑田长政、小早川秀秋等日本诸将一同击退了明、朝鲜军。 庆长3年(1598年)明朝廷叫回攻略蔚山城失败的杨镐,新增兵力给于刘、邢玠并调派水陆约15万军力进朝鲜,明将邓子龙、张榜、蓝芳威、陈璘等于此时参阵,9月以麻贵为东路攻蔚山、刘为西路攻顺天、董一元为中路攻泗川、陈璘为水路四军各号称5万的军势南下进攻,日军面对庞大军势仅能防守,这时因为五奉行等重要军监回日本处里政务,剩余的日军集结在釜山的会议中无法决定如何抗敌,并且互相忌妒战功,在如此情况下,宗茂说了:「一日拖过一日城池被攻陷将是早晚之事,若是将日军最右翼的蔚山城保住,那么泗川之敌兵也会因此有压力而无法专注攻城,将这二处控制住的话,那么顺天之敌自然也将退兵。我立花军愿当此趋敌之军。」此时身为日军总大将的小早川秀秋听后说了:「蔚山的援军由立花担任是良策阿,即使失败损失仅3千的立花军,对我军来说也是无关痛痒。」宗茂也清楚秀秋说话不懂事故因此并无怒言,而是准备出兵。 9月21日明将麻贵率明朝鲜联军2万9千5百人由庆州出发,22日将加藤清正7千兵力围困在蔚山城。立花军从釜山出发沿路侦查进击至离蔚山西南方数十公里处的元,此时有如孙子兵法「难之如阴」一般,乘著早朝的浓雾,宗茂果敢的率1千人分二队对战明军先阵的5千人,自身先率5百人做先制攻击再以后阵5百人用铁炮扩展攻势,斩首7百余,追击之时,家老小野镇幸问:「我军寡势若深追可能危险,该如何?」宗茂回答:「若不追可能被识破我军势少而反遭包围,我们只要让敌军乱了步伐,追击至前方的森林即可。」,后令将兵休息搭起阵营,将抓到的四十余名俘虏解放散播假情报回去,此时家臣不明而问:「如此敌方不就知晓我方兵少?」宗茂答:「这是计略,让敌军知道我军数少必定来攻,那时便可设伏将之痛击。」因此于半夜起营火设假营故意让明军夜袭,并看破明军的长蛇阵,将自军1千兵以2百分5队隐兵于两侧,以暗号密语确认自军,待敌军深入后,以「动如雷震」之气势使伏兵尽出并用分断包围、游击战术击退敌军1万人,斩首5百余。26日清晨进军至全澄。后在树林中竖立嘘旗示威,麻贵见到自军与之交战二次皆败的金兜立花军势且不明其兵数,为防前后夹击而逐次撤退,但加藤清正见明军突然撤退于是率5千军力追击再破明军,而后清正知道原来有立花军的来援且仅1千人后,便当面赞美宗茂为"日本军第一勇将"。 最后于日军撤退时,在宗茂的号召下,一方面于固城集结弟弟高桥统增、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寺泽广高等共7千兵力,先是前往受敌海军包围的泗川倭城外海,由宗茂的军船为岛津军突破一处包围后,岛津义弘亦出海突破另一方的包围,一方面连络到宗义智共同集结军势,1万1千日军分乘军船5百艘随立花军援救被海陆围困在顺天城的小西行长,途中于露梁海战和明、朝鲜水军的李舜臣、陈璘等激战。 日军此战成功令小西行长脱围,此时立花军担任日军殿后,使主力军舰退回釜山,并且援护其他日军先回国。 据岛津家臣川上久国所著《泗川御在阵记》载,此战宗茂将立花、高桥军之船舰系于南海岛,晚间配置水手于橹、屋仓留意敌军,果于夜明之时最先查知明、朝鲜水军来袭而进入交战,此战立花军将靠近的敌船兵投往己方的船斩杀,故立花军几近无人伤亡,又相对于高桥统增的军兵往返于敌船,岛津家的士兵少有能回到友军的兵船,战死负伤者众多,战后宗茂获得朝鲜船60艘,并将其利用助日军回国。 最后宗茂于年底11月26日才和小早川秀包共同突破明、朝鲜军的海上封锁为最后回日本的军队。 关原时期. 庆长5年(1600年)关原之战时,宗茂拒绝了德川家康的战后给予50万石的劝诱,只为了报秀吉的恩情而率4千兵力加入西军。关原开战前夕,原为西军的近江大津城主京极高次突然率3千士兵叛变笼城,主将石田三成命令毛利元康、宗义智、垣屋恒总、宫部长房、增田长盛及丰臣黄母衣众郡宗保等余9月7日率先前往大津城,然而元康从9日开始至11日的攻势受到顿挫,因而调派毛利秀包(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等和宗茂一同前往攻击,共1万5千兵力包围了大津城。 9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宗茂预知敌军的夜袭,无损一兵一卒将其击退,家臣十时连贞还捕掳了敌将丸毛万五郎、箕浦备后、三田村安右卫门三人。12日,攻城诸将于军议得出结论,对于兵粮弹药皆充足的大津城,不宜长期包围而适合速攻,开始进行填埋大津城的外壕。宗茂则分兵1千布阵于城东的滨町口,发挥了养父道雪的发明「早合」,将火药和弹丸混合塞入竹筒准备数份,省略了填弹步骤,使的立花军的铁砲能比他家的鉄砲队使出3倍速以上的铳击,配合挖堀现代战壕土垒让士兵在其中互相援助填弹、摆设竹束以抵挡城方的铁砲攻势,其猛烈攻势甚至令城方关闭了射击口。 13日,西军完成了大津城外濠的填埋,宗茂的家臣立花成家、内田统续等进行破城及攀越城壁、由布惟贞率先杀入城中立下一番乘的战功,接著中江新八、清田正成等亦跟上斩敌攻陷三之丸,至黄昏又攻陷二之丸;另一方面立花军在长等山配置大筒对城内进行猛烈的砲击,使城方的京极军感到难以防御。 9月14日,毛利元康请来高野山的木食应其上人及新庄直忠做为使者劝降京极高次,然而高次依然摆出彻底抗战的态度,于是宗茂亲自书写保证其性命的书状,并让家臣世户口政真以矢文射中大津城中的高次马印,高次通过了书状内容了解到宗茂的诚意,加上周围劝说之下终于同意投降。宗茂让一族之立花政辰前往大津城做为人质,翌15日早上高次出城进入园城寺剃发,被送至高野山出家。 可是宗茂接管大津城的同日,西军却也在关原战败,遂放弃了大津城。撤退期间遇到西军残兵正打算烧毁通往京都和美浓交通要道的濑田唐桥,企图延缓东军的进军速度,然而宗茂却止住了这样的做法,说了:「这座桥是为交通要道,不仅是军队连对人民而言也是重要的道路,烧毁了岂不连人民也受苦!?我军即使不烧毁这座桥扔有伏见城的守备能拖缓敌军!」 撤退到大坂城后,宗茂对毛利辉元提出在大阪笼城对抗东军的计划,可是辉元却已答应家康的劝降而拒绝,宗茂愤而领军回柳川。途中遇到有如杀父仇人的岛津军只余约80人一同等待乘船,立花家臣有人提议不如趁机报杀父之仇,然而宗茂却斥责说「趁其不备而讨杀乃是武家之耻!」,并对岛津义弘声明「你我两军现在都是丰臣军,我不会计较以前的仇恨,请安心登船吧!」义弘则向宗茂提出一同前往萨摩抵抗东军的提议,但是宗茂却回答:「放弃自身城池,前往他人的领地作战在立花家训是不允许的。」义弘因此由衷佩服宗茂,并且回领地后派出重臣新纳忠元率一万兵力往柳川为援军(但是柳川开城3日后才到达)。 10月,宗茂回归柳川后随即遭到途中叛变到东军的锅岛直茂3万2千大军的侵攻,而黑田孝高(黑田如水)也在一旁打算坐收渔翁之利。领地遭到侵入而不还击是武士的耻辱,但是天下大势已趋向家康,亲自出阵对抗的行为等于不服家康,实为不智之举,因此宗茂为了武家的意地以及对家康表示臣服,自己只坐镇在城中运筹帷幄,指挥1万3千的兵力,在柳川领地周边的城砦和河口配置了坚固的防卫线,并命家老小野镇幸为总大将率家臣团出战,于15日派出小数部队驱逐部分锅岛军先取得的了局地战小胜。 19日,立花成家率2百轻兵出柳川前往其领地城岛城进行侦查,遭遇锅岛军的先锋3千军势,在距离十町的地方发放铁砲,锅岛军措手不及被击杀27人,成家遂退兵,后前往水田口防备、观察黑田如水军的动向。同日镇幸率3千余兵力往北前往江上村,尝试放出轻兵引诱锅岛军开战,但锅岛军并未应战,直至日落小野撤退。20日镇幸仅以1千3百兵力于江上八院一带对阵3倍于己的锅岛军先锋队约3到5千兵力,虽然镇幸的与力松隈小源误传军令,使立花军先锋激昂擅自开战,仍然冲破锅岛先锋军12段军阵中的9段至锅岛本阵五反田,然而以立花统次为始,为了救援以必死之势突击的先锋安东范久、石松政之而率第二阵断后的立花镇实和其次男立花亲雄(善次郎‧17岁)、新田镇实、第三阵的年轻武者十时惟久(新五郎‧16岁)、安东幸贞因部分后阵的友军矢岛重成、千手喜云未能接著出战支援皆陆续战死,锅岛军则发生先锋锅岛茂贤命危,返回先锋军本阵五反田才得以收拾军势的情况,可说是军势大乱凭人数优势作战。虽然锅岛军包围镇幸的本阵,但在镇幸拼死奋战下不致被歼灭,最后本在战场西方监视黑田军动向的立花成家率3百兵力侧面奇袭混乱了锅岛军,一方面掩护镇幸使立花军不致于溃走。 结果立花方损失3百余人,锅岛军纵使数倍于立花军仍付出2百余人的牺牲者,因此畏惧精强的立花军而不敢再近逼柳川城。 21日宗茂派出十时惟种、清水连元、足达胜右卫门等应战从柳川北方的支城蒲池城来的锅岛军之挑战,斩获数人。 之后因为黑田孝高、加藤清正率军加入柳川城的包围而转为笼城,且宗茂受到好友加藤清正的说降,在与重臣连番考虑下,宗茂因为顾虑到柳川领民的安全,终于开城交出城池。 江户时代. 关原之战后宗茂被改易成了浪人。面对欣赏宗茂器量的加藤清正和前田利长的仕官劝诱,都被宗茂拒绝了。宗茂受加藤清正的好意于肥后玉名郡高濑的清源寺当了一阵子的食客后于庆长6年(1601年)7月入秋后带著家臣共约20人前往京都,于翌年3月到达妙心寺依附立花道雪义子户次茂庵所认识的吴服商富士谷绍务并暂住于大德寺大慈院,庆长8年(1603年)秋离开京都于12月到达江户,本多忠胜因当年共受丰臣秀吉赞赏之故,安排其暂居高田宝祥寺。 终于对其才能感到可惜的德川家康于庆长9年﹝1604年﹞2月透过本多忠胜招唤宗茂,于7月25日揭见家康受任将军幕府的御书院大番头(将军的亲卫队长)领5千石,庆长11年(1606年)1月3日家康打算给宗茂陆奥棚仓的领地,但因将军之位已让于德川秀忠,因此于9月上旬宗茂会见秀忠后,于11月11日正式给予陆奥棚仓1万石复归大名身分,更于庆长15年(1610年)7月25日加增至3万石。 家康极其畏敬、赏赞宗茂,曾于二条城上洛之际,与本多正信对话时说了;真是能与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名将比肩阿。正信询问家康是对谁如此褒赞,家康便回答是如今天下闻名的立花宗茂。「信玄、谦信、信长等の名だたる武将と比肩して。家康公の仰に、天下に隠れなき立花宗茂が事よと宣ふ。」(翁物语) 大坂之役的时候家康因担忧宗茂的武勇智谋和统率能力会为丰臣家效力而尽力的劝说宗茂,宗茂并在大阪冬之阵于大阪城西北的天满川滨筋口参阵,大阪夏之阵更成为德川秀忠的军事顾问和旗本大将,预言应验了秀忠不听建议,率军独断的突出将会遭到丰臣方大野治房突袭,还预言中了丰臣秀赖并不会亲自出马作战的战况;后随本多正纯等人参与天王寺口抵挡突破德川军数阵的毛利胜永的攻击。 因这些功劳于元和6年(1620年)11月27日奇迹似地得以回归旧领筑后柳川藩,获得11万9千6百石,完成了复归柳川大名的心愿,不同于丹羽长重等仅是回复大名的身分,是日本史上唯一领地改易后还能回复旧领地的人。 晚年也担任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相伴众,为其说明战国的物语故事,而德川家光也赞美宗茂为「真正的武人」。 寛永14年(1637年)爆发岛原之乱,宗茂在战事后期被任命前往辅佐总大将松平信纲,负责战略面的指挥,预言了敌兵偷袭夺粮的行动并做出预备措施,并且于有马城(原城)攻城时展现了昔日的勇姿,参阵的诸大名以「武神再临」赞叹当时的宗茂。 逝世、死后. 寛永19年(1642年)于江户下屋敷因胃病死去,享寿76歳,法名「大円院殿松阴宗茂大居士」葬于江户下谷广德寺,之后移葬柳川藩福严寺。 天明年间和养父道雪、妻訚千代一起被后代祀奉在柳川境内的三柱神社,文政3(1820年)6月8日年受赠神号「松阴灵神」。作为武神军神、水利・干拓・开田・郷土繁荣・苏生之守护神,其寺社以其过往功绩也被认为是祈愿必胜・就职・二度就业・复活之神社而受人们崇敬。 才能. 内政. 宗茂在领受柳川13万2千石后,以五位重臣分配镇守柳川城南北的支城,分别为小野镇幸领蒲池城、荐野增时领城岛城、由布惟信领酒见城、米多比镇久领鹰尾城、立花鉴贞领安武城(后改领松延城),另有城岛城支城海津城由增时之子立花成家、松延城支城今古贺城由鉴贞之兄立花镇实镇守,安置了坚固的领地防卫线。从1587年到1600年之间进行基本的检地外,将已经没有战略用处的砦和地侍的居馆拆除转为田地,将荒野开拓开垦,也从事柳川城池的基本修建以及水堀河道的基本改建规划,并修建桥梁,柳川领地内有名的栏杆桥「疑宝珠」便是在当时完成。 期间也对柳川附近令人民苦恼已久的水患问题做出整治,柳川周边的矢部川以及其支流于此时因宗茂的治水工程而有了基础,并连带拓展农业开垦地以及渔业发展地,宗茂更在朝鲜回国期间带回朝鲜松木二十株种植在矢部川沿岸,被称为「朝鲜松原」达到巩固河道之用,亦带回朝鲜人参幼苗株栽培种植,并将能食稻草害虫的「朝鲜乌鸦」带回领地野放,如今已成保育类动物。另外还传回朝鲜舞蹈「狮子舞」以及带回朝鲜陶工,在柳川当地发展成「男之子烧」现今也都是当地重要的文化资产。 然而这段期间因为出兵朝鲜而无法得到全面的整治,立花家改易后,便由田中吉政接手继续柳川的规划,而在田中家时代完成整治的矢部川支流之一的「花宗川」也因为是宗茂整治有力而如此命名以表宗茂的功绩。而宗茂也在领内兴建、重建、维护寺庙,如爱宕社、梅岳寺、真教寺、绍运寺、良清寺、光照寺、西琳寺、光国寺以及祇园社等等,实施典型的宗教支配手法。 1600年关原末期,宗茂在接受好友加藤清正的劝告打算开城时,原本应该因为不用战争而高兴的柳川领民和农民却对宗茂上诉,说了:「我们人民相比武士的忠义是决对不差的,如今人数没有不足,并且奉上粮食来当军粮,我们恳切的希望不要那么早投降!」宗茂则回答:「各位的心意我了解了,但是这次的开城都是为了各位的家业和生存,就算此地换了城主,也请各位努力、振兴产业。」领民听完后皆哭著护送宗茂等人离去。 并且,宗茂在决定往江户上洛时,因为无法带太多家臣同行,被留下的家臣都泪流满面,宗茂离开后更被领地的人民怀念,据说在田中吉政于柳川掌权的时代,曾有领民因过度推崇宗茂而遭到吉政处死。 1620年回封柳川后至岛原之乱前,宗茂曾经实施无赋税的领地统治方式,完全将节俭的行为以身作责来勉励藩士,柳川领民也因为无赋税的善政而赞扬宗茂,间接回复了柳川领民的贫富差距。此外,初回封柳川之时,黑田长政至柳川祝贺,亲眼目睹当地人民对宗茂的爱戴,甚至于宗茂柳川改易后出生的小孩,都对宗茂的事绩极为清楚。 1596年曾有日源上人于筑后沟口一处制造和纸并为当地兴盛的行业,宗茂于1620年回封柳川之时,将90户的居家制纸处移往领地中的山中、唐尾集中生产,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和纸制造地而更加昌盛,同时整修位于筑后和肥后边境,濑高町的广濑堰,以北东到南西向建造了「广濑水路」,并配分往濑高水田成为其重要的灌溉水脉。 江户初期宗茂也先后参与大阪城、江户城的大规模改修普请,以「总奉行」、「下奉行」分配家臣职务,期间对于建材、石材、米粮、金钱的调达和处理也展现了高明的手腕。 另外柳川藩也因宗茂而呈现尚武的藩风,到了幕末时期有著「东有会津,西有柳川」为枪术最为兴盛的两大藩的传闻,皆是因为初代藩主的性格所致。 外交. 曾于文禄四年(1595年)侵朝停战回国期间,因为领地柳川极度缺乏米粮,对于当时负责筑前、筑后检地并征收军用米的小早川秀秋家臣山口玄蕃助超收领地军粮并意图间接扩大领地的行为大为愤慨,认为自军在朝鲜艰苦奋战,回国后却无法让家臣食饭饱餐感到不满,于10月16日和弟统增、妻訚千代前往伏见城对五奉行之一的长束正家提出意见,得到了正家的同情并通知山口正弘归还米粮;期间的误会解释以及牵扯到小早川隆景的隐居和秀秋的领地袭封,并且还有朝鲜作战的论功行赏,领地加增问题等等,为了避免冲突,宗茂与小早川隆景间接以安国寺惠琼做调停,解决了事件,事后也间接提升了宗茂于北九州的政治地位。 庆长四年(1599年)3月8日,宗茂与岛津义弘、忠恒父子以及寺泽正成一同连署起请文,原因是在秀吉死后的现况,为了九州诸藩互相不引发战乱所做的保证。然而隔日3月9日,岛津家爆发「庄内之乱」,事件原由是因为岛津家臣的伊集院忠栋(伊集院幸侃)其权力威胁到岛津本家,于伏见城遭受当主岛津忠恒的杀害,之后于4月引发其一族伊集院忠真发动叛乱。宗茂得知消息后很快便对岛津家传达将会派兵前往岛津领地协助,并于7月24日与岛津忠恒互通书状表明关心的态度。5月11日,参与了丰臣五大老对于公家的禁制规定决定,于「新公家众御法度御请之连判」的「御禁制条例」中也附上了「柳川侍从」的署名。7月、10月期间内大臣德川家康也曾派家臣山口直友(山口勘兵卫)和寺泽正成居中调停岛津家的内乱但失败,9月末,宗茂上洛对德川家康弁明乱事状况和出兵意图,并表达若是乱事到最后变成以武力讨灭的话必会出兵平乱,遂使家康承认宗茂的出兵并于翌年正月再度派遣山口直友调停,终于2月岛津和伊集院两氏恢复主从关系,结束乱事。此事也更加促尽了岛津和立花两家自朝鲜共同奋战以来的和睦关系。 庆长十七年(1612年)宗茂为奥州棚仓南乡领主期间,于1月15日参与「东国大名誓约条书」的成立,于当中署名「立花侍从」。 元和二年(1616年),受幕府之命与柳生宗矩一同解决坂崎直盛的千姬夺回事件之处理,虽然此事台面上是由柳生宗矩完成,但实为是以宗茂的智谋解决了事件,事后宗矩也曾因此称赞宗茂。 宽永九年(1632年)筑前福冈黑田藩主黑田忠之因和家老栗山大膳意见不合而爆发「黑田骚动」,其严重程度甚至传出了将要谋反江户幕府的消息,为此宗茂透过细川家传递黑田家的情报,向幕府方分析并传达了黑田藩并无意图谋反,解救了陷入改易危机的黑田家。而对于细川家而言,宗茂是细川忠兴、细川忠利父子第一时间知晓幕府诸多事项的情报源。 宽永十四年(1637年)岛原之乱结束不久,幕府当中有人对于幕府军总大将松平信纲在讨伐乱事之际行动迟缓感到不满而批评,宗茂为此向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解释:「信纲殿避免无意义的牺牲,等待敌方疲惫才一举攻破,漂亮的完成了任务,并且和拙者我对于战阵以及诸军的配虑意见相同,不愧是殿下所信赖的人物。然而年轻人之间对于战功的执著难免会出现任性和诽谤的话语,因此信纲殿此次的表现是应该要有人赞赏才对的。」之后家光对信纲给予赞赏和褒奖,终使批评声浪消失,信纲也因此更加尊敬宗茂,家光也赐给宗茂名刀「粟田口则国」,宗茂也回礼名刀「则重」,充分表现出宗茂于外交做人方面的成功。 武术、文艺教养. 宗茂于武术面领有许多免许皆传,其剑法曾于文禄五年(1596年)10月领受体舍流宗家的丸目长惠亲手给予的免许皆传。 弓箭方面宗茂也是射艺精湛,于天正十八年(1590年)5月某天吉日领受尾村甚左卫门尉连续所给的弓术免许皆传,接著于庆长六年(1601年)10月24日有家臣中江新八以及庆长七年的3月26日和7月朔日有吉田茂武所个别给予的日置流弓术免许皆传。并且于晚年宗茂自己开创了「随变流拔刀术」为柳川藩不外传的剑术流派 。 宗茂于文艺面也有所长,其书法曾在浪人期间成为了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对连歌也非常通晓,曾于回归柳川时举行「柳川再城之御连歌」并以「赋山河」为题和家臣共乐,宽永四年(1627年)11月25日也出席上杉定胜的「万句兴行连歌」和秀忠、家光、稻叶正胜、脇坂安元、莳田广定等文人大名并座;并且精通茶道、香道、狂言、能、笛、舞曲、料理、花道、佛像雕刻、制作弓矢等各种技艺,曾在丰臣秀吉、伊达政宗、德川秀忠、德川家光等人面前表演过狂言及舞曲,并担任家光的「御咄众」,一度与宗茂不和的福岛正则曾被宗茂以能舞‧「仁王」所震慑,茶道方面除了常出席秀忠和家光等大名的茶会外,也和利休七哲之一的细川忠兴互相切磋欣赏,忠兴曾和宗茂借过茶具,宗茂也曾向忠兴借钱购取高价茶具;香道面则曾有后阳成天皇之弟曼珠院公良恕法亲王邀请过宗茂表现,并赠与宗茂薰香物;更令人意外的是,宗茂曾于天正十八年间(1590年)在公家蹴鞠好手飞鸟井雅春门下学过鞠道,领受「紫组之冠悬」的免许皆传。此外在休息的时候,时常吹起名为「一节切」的短笛,于音乐方面也有不错的造诣。晚年时则曾于家光亲临自家于江户的屋敷时准备了料理用具展现厨艺。 人物评. 家康:此人当真可与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评判有名的武将们比肩啊。 正信:殿下如此褒赞的人是哪位呢? 家康:当然是天下知名的立花宗茂啊! (徳川家康が立花宗茂を畏敬し赏賛していた。二条城に上洛した际、 本多正信に、直々に绝賛した记录が残っている。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の名だたる武将と比肩して。正信は、殿がそのように褒めるお方は谁にと问えば「家康公の仰に、天下に隠れなき立花宗茂が事よと宣ふ。」(翁物语)) 宗茂28条遗训《立斋公口述次第》(又称立斋公御咄之觉(部分8条)) 历史作家吉永正春为立花宗茂所做汉诗: 勇将功名天下轰 更钦治化有仁声 至诚清节酬恩顾 高义遗风留柳城 辞世句. 假如违背了义理而生,那么倒不如宁愿一死(いやしくも义に背いて生きんよりは宁ろ死するに如かず) 战术. 奇正战术. 立花宗茂的养父立花道雪是著名的战国名将,除了熟读各种兵书外,于战术面引用了《孙子兵法》的奇正用兵思想。 一日军阵之中,道雪将雪下(由布惟信)、和泉(小野镇幸)两人叫到近前言道:“行军作战之道,必以兵法为先。无论如何武勇的军队,在战场上也不能缺少正奇之变。因此,我也需要有能够担当正、奇两军的大将作为辅弼。《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今日,雪下可为正军之将,和泉可为奇军之将,明日相轮替之,荐野三河(荐野增时)、米多比丹波(米多笔镇久)皆勇毅之士,可以为副将。汝两将竞相激励奋勇,催胜军如风扫电驰,我军当无敌于九州矣!” 其战术思想即是以正军对抗、引诱敌军使之混乱,然后以奇军作侧面攻击让其溃散,然后视情况和本队换队包夹并纵横于敌阵中以扩展战果,并且可以配合各项兵种使用,是一种灵活度甚大的战术,充分展现孙子兵法中「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的作战思想。 除了立花自军实行如此的战术外,立花道雪也在筑前平乱和筑后远征期间和同是大友家重臣的高桥绍运一同实行多次,两人死后留下的子嗣立花宗茂和高桥统增也时常应用于肥后一揆动乱和朝鲜战役中,并且广为立花家中智勇出众的武将使用。 三倍速铁砲集体射击. 在织田信长于长筿之战中实行铁砲集团射击前6年的多多良滨之战中,立花道雪便已率领集团编制,训练有素的铁砲队。 道雪曾经针对铁砲射击前的繁杂动作做了研究,因为一般的铁砲在发射前必须经过数十个准备动作。 结果道雪发明了将弹药和弹丸混和好一次射击的剂量再放入特制的竹筒中的「早合」之法,并备份许多个混合好的竹筒再以草绳连结成一串挂在肩上,使用时因为一同倒入了一发份的火药和弹丸,省略了射击步骤而大幅提升射击速度(传闻约30秒一发),他家仅射击一发的时间,立花家却能射击三发。 最有实际被记载其使用情况的便是立花宗茂在关原时期攻略大津城时,证明了比他家铁砲快了约三倍的射击速度,受到当时的瞩目。 并且这些铁砲也被应用于奇正战术中,视敌我军的明确情况而决定先后用于正军和奇军,主要是作为奇军奇袭前的混乱攻势。 影流长刀斩入部队. 战国当时于战场流行的是一般2尺到3尺的武士刀,并且用于近距离白兵战使用,然而立花道雪却特立独行,偏爱使用3尺到5尺的长刀,并将剑术达人的家臣山本正胜开祖的长刀流派「影流」(现称景流长剑拔刀术、景流居合术,日文景与影同音)运用于战阵中,是为立花家不外传的剑术,现今于柳川市设有旧柳川藩景流保存会。(更有数名欧美的武术家前往柳川习得此剑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际网路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 一般人皆认为长刀在战场上相当不方便,因为在短兵相接的战称常态中,长刀挥斩的不好可能反而被反击丧命,然而道雪的战争模式是先正攻,后奇袭,作为正攻的长枪部队或是上述的三倍数集体铁砲射击部队攻击过后,奇袭的部队再趁敌军大乱之时以这使用长刀为前提的影流「斩入」部队从旁追击,因为敌军先前已被正攻而混乱无心恋战,此时奇袭追击的长刀部队便能无视接近战的忧虑发挥威力,以长刀的长度和威力追讨敌兵,使其溃散败逃。上述铁砲射击和此长刀部队的配合攻势,是为「强袭战法」。 立花道雪虽然下半身残疾但本身也常于战场上坐于轿上挥动约6尺的名刀「雷切」(传闻过度使用刀刃越来越短,现今以脇差的姿态保存于御花史料馆中)反复进出敌阵追杀敌人,而长于剑术的立花宗茂和家中大将如小野镇幸也同样时常施展此剑术,并且统率这长刀斩入队应用于肥后一揆和朝鲜战役中。 投枪乘入战法. 这是立花家武士个人武勇方面的战法,分为「贯串投出」以及「复数投出」。家臣如十时惟忠、十时惟道(十时传右卫门)、内田统续、安田国继(天野源右卫门贞成)皆曾以投枪击杀敌兵,随后再持刀乘入敌阵追击。 惟定曾与永禄10年(1567年)8月14日攻略秋月家时,以四尺五寸的大薙刀贯串敌兵,然后再以虚空投的方式将其丢离三丈之远,当地因此被称为人投原。 而连贞也曾在一场对抗秋月家的合战中,施展以长枪串刺敌人,之后再往后荡至前方甩出的投枪术,随后手持长刀奋迅杀敌。连久则和天野贞成于朝鲜碧蹄馆之战相争为一番枪,身边都带著数把长枪,各自先以投枪战法击落数骑明兵,再骑马持刀乘入敌阵斩敌。 基本上是作为立花武士个人争功的战法,能展现武勇振奋将兵士气。 虚旗欺敌之计. 即是在战场以适当时机揭立假旗使敌军误以为有援军或者伏军因而退却或绕路的计谋,这在中国古代战争是很常见的手法,日本战国却鲜少武将使用,当中立花道雪、宗茂、高桥绍运则是灵活运用此计的好手。 道雪于攻略秋月家之际,因大友阵中传来毛利军即将攻来的传言,使的大友军移往筑后川布阵,秋月种实见机率1万2千兵分四队追击布阵于休松的道雪,道雪以斥侯得知后率3千侵攻吉光一地并于吉光~休茄子一带事先揭立嘘旗,随后大声击鼓奋战击退秋月势先锋8千骑,而种实见到道雪所摆之嘘旗误认为大友军之臼杵、吉弘两军乘机进攻居城而放弃追击返回。宗茂则于岩户之战为援助被包围的道雪,先率3百兵以铁炮奇袭后另以2百兵立出军旗威吓,令敌军以为大部援军到来而解除对道雪的包围。高桥绍运则于柴田川之战先和道雪引诱夹击秋月、问住所联合军令其大败,并事先于二日市~针磨的秋月军退路上布满了军旗马印,令秋月种实惊见误以为大友援军来袭,绕了一大圈路才回到居城。 此外宗茂于出战朝鲜时,令部份精锐士兵的背后插置了三面军旗(即下述的下黑之旗,而此做法称为"三本品柄"),即是以一人当三人份的作法摆出嘘旗,在碧蹄馆之战第二阶段,于午时的侧面突袭作战中起了效用。 以上虚旗之应用为「示强之计」即是以多数的军旗马印加上打击太鼓的声势令敌军为之警戒甚至胆怯退却。 而宗茂于碧蹄馆之战的第一阶段时,甚至反过来以「示弱之计」令分队摆出少数军旗引诱明军来攻,然后从侧面奇袭,更于救援加藤清正往蔚山路上的元之战,于夜晚设假阵营吸引明军来攻促成伏击。 堑壕攻城战术. 立花宗茂于关原之战期间于9月12日攻打京极高次所属的大津城时所用的攻城战术,距今约三~四百年前就使用了宛如近代战争的壕沟。 攻城诸将于军议中讨论出对于兵粮弹药皆充足的大津城不宜长期包围而决定速攻,填埋了大津城的外堀。 而立花宗茂布阵于城东的滨町口,面对敌城挖掘了宽幅一间半(约270公分)深一间余(约180公分)并交互错综(原日文以「千鸟挂」一词形容)有如闪电型状的壕沟,还堆筑了一间高的土垒,更从大津城近郊的园城寺后方砍取松树百株,制成并架设防御城方铁砲及箭矢的竹束,令军兵在壕中自由往来支援并互相补给弹药且配合运用「早合」的铁砲部队进行速射。 守城方的京极家对立花家如此攻防一体的战术之下不得不关闭了城墙上的射击口,13日立花家臣立花成家率所部从堑壕杀出爬越大津城立下一番乘,诸军遂跟随立花军攻陷三之丸、二之丸。 背向敌军埋伏布阵. 为宗茂在朝鲜碧蹄馆之战第二阶段,于中午移动到日军左上方,即明军右方的小丸山上布阵时,临时想到的战术。 由于明军的军队编制不同于日军,使得当时日方对于明军的侦查皆认为拥有大批军力,严重影响了日军的士气,于是宗茂令自军埋伏于山中且全部背向敌军,目的是要减少自家士兵接受敌军为数众多的心理震撼,而宗茂见到时机出击便全军转正,先以精锐金甲铁砲队二百挺一齐射击轮流三次震慑敌军后,立出嘘旗(三本品柄)且全军高举长枪太刀以及金甲反射日光令明军蔽目,全军敢死突击至明军本阵 冲的石太鼓军乐队. 立花家从当主为道雪开始,每一岀战便有军太鼓助长士气,道雪则自身在轿上拿著三尺赤木棒敲击,呐喊著"エイトウ、エイトウ"振奋精神,家臣们其称为「音头」,跟著呐喊,充分展现孙子兵法「动如雷震」的气势。 此军太鼓一开始是先让武士们用立花家的家传酒杯「五重之杯」轮流喝酒或是粥,然后开始分五段打鼓,第一段是出征,接下来是出阵,第三段是进击,接著是合流,最后便是凯旋。 现今则在九州柳川当地成为祭祀活动,每二年一次。 军装. 金箔押桃型兜. 上述的朝鲜时期提到立花宗茂于出战前打造约4~5百个此种金兜,目的是展现立花家的纪律和军威,是为立花军旗本将士所佩带。 此种兜是模仿西洋铠的头盔,因西洋头盔于中央突起,被日本人看做桃子形状,故此这类兜统称为桃型兜;立花家的桃型兜由里至外全附上金箔,因此称金箔押桃型兜,并且还配合金兜在将士的铠甲前后漆上金色的日轮图案来做相映,刀和脇差皆以银色鞘袋收纳以做映衬,在参阵的诸大名中可说是辉炫一时。立花家于享保5年(1720年)的「御军器物数改御帐」纪录中留存了3百20个。 到了文政5年(1822年)则纪录为3百18个,目前则留存2百39个,被挂在现今立花家「御花」馆中的大广间两旁的屋簷,整齐的排列成两排。 下黑之旗. 此旗最初是由立花氏源流大友氏的先祖大友能直从源赖朝处拜领而来,因为旗帜下黑上白因此又称源氏白旗。 此旗之后在大友家第五代家督大友亲时传位给大友贞宗之时给予了分家至筑前的次子,立花家之祖的大友贞载(立花贞载)之后贞载随当时的将军足利尊氏东上至京都,当时贞载以华丽的军装并佩带此旗而受到尊氏将军的赞赏,往后此旗成了立花家三宝器之一。 另外有以此旗为蓝本分三面制作为左、中、右可插至铠甲背后,其中中央的旗子较长约有2尺,稍微突出在兜以上可见,而此作法又称为三本品柄。 立花宗茂在出战朝鲜之前连同金箔押桃型兜一起被配置给将士佩带,共做了72面。 血染铁扇. 此扇是立花贞载随足利尊氏于摄津国东洞院乌丸与诈降的结城亲光对决之时所佩带的扇子,因为在讨取亲光之时染到了亲光的血,因此又称血付之扇;之后在送上首级给尊氏检阅之时也一同附上,尊氏则依此军功回赏此扇给贞载,并一同下赐宝刀「吉光骨喰」。此扇也是立花家三宝器之一。 吉光骨喰. 一把短刀。是由镰仓时代的京的刀工,属粟田口派的藤四郎吉光所打造,因吉光特别擅长打造短刀,其作品在江户时代和「正宗」、「江之义弘」共同享有「三作」之称呼。 据传是源氏的秘宝之一,后来落入足利尊氏手上,并且于上述同血染铁扇一起由足利尊氏下赐给立花贞载,因此而成为立花家代代相传的三宝器之一。 日月神号鸟居军旗. 立花家的军旗除了单纯的以上白下黑为底,并印上家纹的杏叶纹军旗和祇园守军旗外,便是这幅军旗最为特别。 最上头画著金色太阳和银色月亮左右对称,接著下面中央写著「天照皇大神宫」右边写著「八幡大菩萨」左边写著「春日大明神」,在下面又是杏叶纹和祇园守纹左右对称,最下面则印上两个鸟居左右对称。 此旗是为立花宗茂最有其个人信仰风格的一幅军旗,如同上杉谦信的毘字旗、加藤清正的妙法莲华经旗以及本多忠胜的八幡大菩萨旗一般。 军神挂物. 立花家自道雪、宗茂以来,作为御守本尊带往战阵中高挂的军神绘图。 图中央描绘著广为战国时期的武将们所信仰的佛教战神・是为乘坐著山猪、三面六臂的「摩利支天」、 左下则是描绘著乘坐著军马穿着铠甲,引导战争胜利之信仰的「将军地藏(胜军地藏)」、 右下则是描绘著高野山之镇守的「高野明神」。 与日本关东的军神・信仰佛教北方战神毘沙门天的上杉谦信一般,立花父子作为西日本的军神代表人物,也有对佛教战神摩利支天的深厚信仰。 大马印野袄、小马印二重币. 立花宗茂的大马印为「野袄」,其竿长一丈一尺四寸,上部附有鸟毛,毛长七寸半径九寸,以白、赤两色绢段呈半圆形散开,当中以椭圆形挂上大数珠从中央的两端呈一对下垂。 岛原之乱镇压出阵时,宗茂以野袄为大马印,而小马印的二重币则让养子立花忠茂使用。 宗茂爱用的刀・枪・弓・铳・鞍・扇. 剣 铭 长光 脇指 铭 贞宗 刀 无铭 兼光 脇指 无铭(雷切丸) 鑓 铭 播州住政国 「银杏御枕枪」 鑓 铭 浓州関住兼贞「八幡御枕枪」 金溜地涂笼弓 朱漆涂弓 火縄铳 铭 墨縄 银杏叶纹鞍 金地三日月図军扇 家臣团. 立花双翼. 正将:由布惟信、奇将:小野镇幸 副将:荐野增时、米多比镇久 立花四天王. 由布惟信、十时连贞、安东家忠、高野大膳、小野镇幸(安东家忠隐居后替补)、荐野增时(高野大膳引退后替补)、米多比镇久(由布惟信隐居后替补) 立花六城主. 小野镇幸(蒲池城)、荐野增时及立花成家父子(城岛城)、由布惟信及由布惟次父子(酒见城)、米多比镇久(鹰尾城)、立花鉴贞(安武城,后其子立花镇贞(织部助亲家)改领松延城。)立花镇实(今古贺城) 金备队. 又称金甲先锋队,金甲兵。 其先锋队长为安东常久、小野成幸、立花成家。 母衣武者十一骑. 内田监物统续(忠兵卫)、立花三太夫统次、立花兵库助统实(新右卫门)、足达胜右卫门、安东彦右卫门连直、清田又兵卫正成、立花五右卫门镇治(原姓大鹤、大津留镇忠宗秀之子)、由布大炊介惟贞(惟时之子)、森下内匠(规宽)、石松安兵卫政之、堀次郎右卫门秀(又介) 原本仅有十骑,关原之战时期的大津城攻略时,加入了安东孙兵卫政弘、松冈外记替补于朝鲜战死的森下规宽而成了十一骑。 立花家四十八鹰. 立花家自道雪以来,依世代不同的家中武勇诸士所组成的一队48人的精锐(起源为车返之战时,聚集在军旗上的白鹰引导道雪胜利之故),由于可替换人选(例如有人老或病死战死等原因)所以没有固定名单。 (此事出自冈茂政 著《柳川史话》第二卷人物篇第117收录之山崎美成所著《夜谈录》中,取自《立花家旧记》中《立斋公口述次第》(又称立斋公御咄之觉《旧柳河藩志》第五章・行政、第二节・柳河再城时代 P.192 也有收录))。 立花家三十二枪柱. 从立花山在城以来至柳河城庆长年间,以家中与力头32人(担任先锋、物见侦查、使番传令)世袭制,文禄4年(1595年)时成员为: 《旧柳河藩志》第三章・藩治、第三节・藩政、第二・军政组织 P.154 付记. 柳川一地的武士于战国时代盛行饮用浊酒壮大作战士气,于宗茂成为柳川藩主时也持续著。现今位于柳川市三桥町的目野酒造商目野信太郎在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了永禄12年1569年的文献「多门院日记」中的夏酒项目记载,于2006年11月忠实重现当时宗茂所饮用的浊酒「诸白酒」,并以宗茂命名为「古式浊酒 立花宗茂」于2007年1月17日贩卖,酒精浓度12度,甜中带酸有水果味。并且将收入的一部分作为于2005年遭火舌侵袭的三柱神社(道雪 宗茂 訚千代合祀的神社)复兴之用。
立花宗茂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