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因宫
博因宫(,通常被错误地译为“博因河曲”)是多个考古地点的集合,包括多处重要的史前坟墓,位于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柏林北博因河河畔。主要有三座坟墓:纽格莱奇墓(Newgrange)、诺斯墓(Knowth)、道斯墓(Dowth)。这是欧洲最重要的史前巨石文化遗址之一。这些宏伟的建筑有社会、经济、宗教和葬礼的用途。199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遗址的描述.
人类在该地区的居住至少有6,000年,但主要的结构可以追溯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5,000年前。
这个遗址是复杂的新石器时代土墩、、立石、和其它的史前,有些早在西元前35世纪至西元前32世纪。这些遗址早于埃及金字塔,以在纽格莱奇墓的最为明显,是以复杂的科学和天文学知识建造的。这些遗址常被称为"博因的弯道"("Bend of the Boyne"),而这通常是对"Brú na Bóinne"(博因河的宫殿或大厦)不正确的翻译造成的。相关的考古文化通常被称为博因文化。
这些遗址占地780公顷(1,927英亩)包含约40个,以及其它的史前遗址和稍后的特征,而且大多数的纪念碑集中在河的北侧。纽格莱奇墓、和是在"博因宫"中最著名的通道墓穴,所有这些都是著名的收藏。每个巨墓都耸立在河湾道内的山脊上,而其中的两个墓,诺斯墓和纽格莱奇墓,似乎包含了从该遗址早期的纪念碑中重新使用的石头。纽格莱奇墓是博因山谷通道墓穴的中央土墩,在圆形中的十字形墓室的直径超过100公尺;诺斯墓和唐思墓的大小相当。除了中石器时代猎人留下的火石工具的斑点外,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地点有更早的活动。
通道墓穴建于西元前3,300年,并大约于西元前2,900年代停止使用。这三座最大的墓室:纽格莱奇墓、诺斯墓和唐思墓,可能是为了让博因河沿岸以及南北通道中都能看见,作为"将与先前完全不同的元素捆绑到扩展通道墓穴更明确定义史前时代"计划的一部份。直到青铜时代的早期,这个地区用于居住和仪式的目地继续被使用;在这期间一些浮雕、坑和木柱的栏圈(统称为"圆阵")被修建了。青铜时代后期的文物比较不明显:一些环沟墓葬和烧焦的土堆。对于铁器时代,只有零星活动的证据,像是诺斯墓和罗斯纳雷墓的葬礼。在纽格莱奇墓附近发现了珍贵的罗马时期物品,例如硬币和珠宝。
在河堤内还发现了许多其它圈地和巨石地点,只以字母简单的命名,例如M围栏。除了这三座大型墓室外,其它几个礼仪的遗址也一起构成了这个建筑群。包括:
天文布局.
三个主要的巨大遗址中的每一个在考古天文上都有重要的意义。纽格莱奇墓和唐思墓(Dowth)对准冬至的太阳,而诺斯墓对著春分与秋分。此外,也对这些主要地点周边地区进行调查,以了解其他可能的布局。对整个河谷综合的布局害设计,也进行了天文意义的研究。
参考资料.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