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镇路德堂
东镇路德堂又名清和路基督教堂,俗称“四路大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清和路44号,建于1940-1941年,是青岛的主要基督教教堂之一。现为市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1900年,德国柏林传教会传教士昆祚(Adolf Kunze)在台东镇兴建该会在青岛的第二座礼拜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柏林传教会将其在山东的教产转让给。1925年,美国信义会在青岛建立鲁东信义会,接管原柏林传教会在青岛周边的传教事务。
1940年,鲁东信义会集资兴建新堂,由丹麦建筑师艾慕尔(Johannes Prip-Møller)和俄国建筑师尤力甫(Wladimir Yourieff)共同设计,东海营造厂承建,1941年7月完工。为与当时台东的整体格调相统一,该教堂也设计为仿中式建筑。
1942年,鲁东信义会美籍人员被日军逮捕,教会事务由德籍传教士维持,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1958年大陆基督教会实行联合礼拜,该教堂为联合礼拜点之一。文革时期教堂停止宗教活动,以致年久失修。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次年恢复礼拜。2000年再次维修。2000年,该建筑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该建筑列入市北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1年,该建筑列入市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该教堂平面呈矩形,占地面积2225.34平方米,建筑面积1481.95平方米,建筑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木结构混合。建筑外立面模仿中国殿宇建筑,屋顶为重檐歇山顶,铺设中式灰瓦。教堂内部高约10米,以12个圆柱合围支撑而成,柱与额枋及梁之间有斗拱装饰。该教堂由西方建筑师设计,而设计师的设计中体现出试图将基督教中国化、平民化的努力,但该建筑的格调及细部处理被认为张冠李戴、极不和谐。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