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江孔殷
江孔殷(1864年—1952年),原名江镐,字少泉、韶选,号霞,别号霞公,乳名阿杲,斋名百二兰斋,人称江虾,籍贯广东南海(现广州)。由于江氏是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进士,曾入太史院,故又被称为江太史或太史公。:2-5 江氏在辛亥革命前后一度为广州之重要政治人物。民国建立后退出政坛。 江氏亦为著名美食家,曾有「百粤美食第一人」之美誉。其广州大宅位于河南同德里,称为「太史第」,经常食客满座。不少民国初年广州军政要人都是其常客。太史第更另外在广州市郊自设农场生产花果荔枝等等。江太史家中食谱有「太史菜谱」之称,其中以蛇宴最为闻名,现在亦以太史五蛇羹最广为流传。其他菜色尚有太史鸡、太史豆腐等等。 生平. 早年. 江孔殷祖上为茶叶富商。少年入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以文才称,与刘学询、蔡乃煌、钟荣光并称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1904年江孔殷在晚清最后一届科举殿试获二甲进士,选馆入太史院,任庶吉士,成为翰林。后外放为广东道台,候补广东水师提督,兼任两广清乡督办,为广州之重要政治人物。 黄花岗起义后众死难者无处安葬,据《潘达微自述》(碑文今存广州黄花岗公园)提到:当他商请各善堂的董事提供坟地时,各善董均有难色,“盖怵于威(指害怕清廷政权的淫威),恐事泄株累也。余不得已,遂以电话达此意于江孔殷太史,求太史一助力。太史遂转告善董,谓此事可力任,纵有不测,彼可负全责。各善董得太史电,乃允余请,余遂去。”又据海外的辛亥革命史料,1911年辛亥革命,广东宣布独立时,清廷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均心存观望,经江孔殷等人晓以利害,最后也被逼表态支持,与清廷政权脱离关系。 革命后. 辛亥革命后,江孔殷虽甚有人望,但决意退出政坛。民国建立后,任英美烟草公司经理,获利颇丰,于广州郊区,番禺县境内罗岗洞租得官荒地一千余亩创办「江兰斋农场」和蜂场,改良水果品种、引进国外良种蜜蜂,得罗岗橙、黑荔枝及黄金蜂蜜等良种,至今享誉于世。并兴办南岗至罗岗圩的小轨铁路、兴修水利,耗尽资财。 战后. 抗日战争时,江拒绝回粤出任广东维持会长。抗战时江家避居香港,香港沦陷后日本总督矶谷廉介亦慕名要江之家厨为其效力。战后回广州。1951年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于广州六榕寺失足,由是瘫痪,入荔湾区黎铎医院。是年广东土改,南海农民追索“逃亡地主”,至医院强行以箩筐抬返乡里,准备对其进行批斗,江瞑目不语,一度绝食,四十一日而终。 家庭. 江孔殷共娶15房妻子,进入江家族谱的只有12房。儿孙多人,多散居海外。 其女江畹征,擅长花卉,得宋人法,工笔赋色,淡逸清华。画不轻为人作,故不多见。江孔殷曾延请广东国画研究会画家李凤公(1874-1967)至其家授画,其时冼玉清亦在其家掌书记。冼氏与畹征同为凤公入室弟子也。1928年所登记之国画研究会181名会员一览表中,江畹征为其中之一员。江畹征其名不见于谢文勇之《广东画人录》。 其子江誉镠,粤剧编曲名家,即南海十三郎者。江誉镠分别是江端仪和江献珠的叔父。 孙女江端仪是五十年代粤语电影女星梅绮;孙女江献珠为香港饮食界名人,曾将江誉镠的事迹著成《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并出版多种关于粤菜的食谱及著作。 湾仔敏如茶室亦是江氏后人开设。
江孔殷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