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新界喇沙中学
新界喇沙中学()为香港一间天主教男女子中学,由喇沙会修士、前喇沙书院校长斐利士(Felix Sheehan)于1965年创立。该校位于新界上水金钱村,占地约13000平方米,毗邻东英学圃。 校政管理. 该校自2013年至2014年度开始成立法团校董会。 校徽释义. 新界喇沙中学校徽中的星形图案为信德之星,亦是喇沙修士会的徽号,寓意紧记信德精神,归向基督。此外,3条倒V形状的图案代表热诚,是法国利姆斯城喇沙家族徽号的一部分,寓意以热诚与锲而不舍的精神完成使命。而底部的拉丁文字句指的是校训,即忠信仁爱。 学校历史. 1958年,新界粉岭堂主任司铎赖法禹神父及喇沙书院时任校长斐利士修士为应付新界区儿童失学问题,建议在粉岭区设立一所男子英文中学。随著喇沙修士会总会长尼撒若瑟(Br. Nicet Joseph)及副会长罗兰士奥图(Br. Lawrence O'Toole)于1962年到香港视察,他们落实了建立中学的计划。喇沙修士会继而于1963年经新界人士冯汉介绍,购入上水金钱村地皮作为校址。得时任行政局议员罗理基协助下,政府决定向修士会提供建校津贴。后来于1964年10月,罗兰士再次来港为学校校舍奠基,并获得时任乡议局主席张人龙及上水乡事委员会主席侯寿德襄助建成校舍。校方在1965年5月将学校名为「粉岭喇沙学校」,翌年4月2日邀得张人龙及罗理基主持校舍启用礼,且由白英奇主教主持圣礼。直至1983年,学校正名为「新界喇沙中学」。 新界喇沙中学自建校以来经过数次扩建工程,例如于1996年增建两座教学楼,1996年启用校内 B 座教学楼,2004年至2005年开始使用新落成的斐利士楼(校园新翼)。其后于2006年,学校为庆祝四十周年,成立了「新界喇沙中学发展基金」,并筹得逾百万元。款项除用作增添教学设施外,亦设立奖、助学金;部份款项亦用作资助学生的交通、学习活动开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班级与课程. 截至1986年,该校班别数目扩展至27班。在创校初年是一所男校,1985年起兼收女生入读中六年级,1986年兼收女生入读中五年级。因应香港男女学童比例有所改变,学校于2007年至2008年度遂步转为男女校,至今全校中一至中六均有男女学生。 课程方面,新界喇沙中学自1983年开办香港高等程度会考课程,1993年开办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课程,2006年往后全面推行三三四学制。各科授课原来使用英语,但发起母语教学运动之后,一年级及四年级文科学生于1987年获安排改为接受粤语教学,1995年扩展至四年级所有科目。至1997年母语教学政策推行至全校所有班级。 校园组织. 新界喇沙中学设有四社,分别为Felix、Paul、Pius 以及 Hubert,社名以4位修士之名来命名,包括 Felix Sheehan、Hubert Pilz、Paul O'Connell 和 Pius Kelly。另外,学校在1969年成立红十字会第37团,1997年成立第一届学生会,2000年成立家长教师会。为促进学生课余发展,校园电视台于2001年至2002年启播。其余校内组织如下: 校园设施. 新界喇沙中学设有以下设施: 重要事件. 2003年11月至12月,新界喇沙中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事件中11名参与欺凌的学生被判以感化令和入更生中心。嗣后,校方采取了积极措施,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而另一方面,办学团体,师生和校友,多年来透过紧密联系,共同重塑了校园的学习气氛和同学间的互爱互敬。
新界喇沙中学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