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乡
九如乡(#重定向 ),旧称「九块厝」,位于台湾屏东县西北方,北临里港乡,西邻高雄市大树区,东邻盐埔乡,东南连长治乡,南接屏东市。
本乡位处屏东平原之上,地形平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略为倾斜,高屏溪支流武洛溪流贯乡境,气候上则属热带季风气候。
历史.
九如乡旧名「九块厝」,相传最早是由张、杨、黄、郑等九户人家来此开垦,因而得名。原为平埔原住民马卡道族塔加里扬社、凤山八社阿猴社之活动范围。清朝时隶属于凤山县,乾隆年间始建九如三山国王庙,舆图上此地有-{巴辘庄部落。光绪年间此地设有九块厝塘。九块厝一开始可能是闽客混合居住的地域,后来才变成闽南人为主的村庄。日治初期划归阿猴厅。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在此设置「-{九块庄」,划归高雄州屏东郡管辖。下辖有九块、下冷水坑、三块厝、后庄、东宁五-{庄。1930年代,日本政府在今玉泉村兴建日出移民村。
战后初期改划设为高雄县九块乡,后划入屏东市,易名「九如」,设置「九如区」。1950年改设屏东县九如乡,且并入原属盐埔乡之下-{庄一带,即为今玉泉村。
人口.
根据屏东县里港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九如乡户数约7.6千户,人口约2.2万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东宁村与大坵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5,321人与1,325人。
九如乡各族群分布当中,除了玉泉村有圳寮、溪底等客家聚落,有近千人的客家人,其余地区皆为闽南人。平埔原住民研究兴起,番社(今昌荣及耆老村一部分),作为塔楼社故地,一些当地居民开始有马卡道族原住民的认同。
九如乡历年人口变化(1950年-2030年)
政治.
乡政组织.
九如乡公所是九如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九如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九如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6课2室等8个内部单位及3个附属机关。
九如乡民代表会是九如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九如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九如乡民代表会共有11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4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2席乡民代表、第四选区2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
行政区.
现今九如乡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46年,遍入屏东市并改为屏东市「九如区」,同时原属盐埔-{庄(今盐埔乡)彭厝的玉泉村也在此时纳入区域。1950年10月,复置九如乡,改属屏东县。
文化.
九如三山国王庙每年都会举办王爷奶奶回娘家之祭典,为当地最盛大的庙会。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