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站
太子站()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旺角弥敦道与太子道西交界地底,属于港铁观塘线与荃湾线的铁路车站,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
车站结构.
太子站是一个共设有3层地底车站,最高一层是车站大堂(L1层);中间的一层(L2层)为1号月台(荃湾线往荃湾)及2号月台(观塘线往黄埔);而最低的一层(L3层)则为3号月台(观塘线往调景岭)及4号月台(荃湾线往中环)。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站内亦设有观塘线及荃湾线共用的牵引变电站,为油尖旺区沿线车站以及两线列车供电。
大堂.
车站大堂设有两个不相连的付费区,其中一个近E出口的付费区只设有入闸机,并设有两条分别通往不同月台层的扶手电梯。而油麻地站及黄大仙站亦有相似的设计,但黄大仙站只设有入闸机的付费区并非全日开放。
商店及自助服务.
太子站设有不同类型的商店,包括便利店、面包糕饼店、外卖店、时装店、洗衣店等。站内亦设有各样自助服务,包括自动柜员机、自动售卖机及自动照相机。此外,站内亦设有香港邮政邮箱、「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以及「会员服务站」。
洗手间.
由于太子站周边近200米范围内并未有设置公众洗手间,故此港铁公司于2008年1月决定在太子站大堂近A、D-E出口位置兴建洗手间,洗手间于2015年1月24日完成工程并开放予乘客使用。
月台.
太子站设有4个月台,并以1组岛叠式月台排列,4个月台均设有月台幕门。。另外于L3层的3、4号月台下方均各设一条黄线。
此外,太子站与邻近的旺角站相距只有约400米,为香港相隔距离最短的两个重铁车站,车程不足1分钟。
历史.
兴建.
太子站于1976年4月开始进行初步工程,并于同年7月进入主要建造阶段,工程期间附近的商店因而生意大减,造成不便。
车站取名.
车站取名于横跨车站的道路太子道,该太子指的是英国的爱德华王子(--
),即后来的英皇爱德华八世(--
)。而车站实际上所处位置的地名仍为「旺角」。但就如香港其他地区一样,也因为铁路站的命名及选址而影响周边地区发展,很多香港人已将车站周围称为太子。位处官涌的佐敦站、长沙湾的荔枝角站、大角咀的奥运站也有类似「站名取代地名」的情况。
启用.
虽然太子站的修正早期系统的路轨、相应月台(2、3号月台)及东侧大堂在1979年已经存在(由金门建筑、--
及 --
负责建设),但是该站在荃湾线竣工之前一直未开放。这是因为当时太子站是以转车站为由建造;在修正早期系统通车初期,荃湾线路轨、相应月台(1、4号月台)以及西侧大堂仍由西松建设兴建中。在1982年5月10日太子站转线月台率先启用之后,乘客只可在站内转车,而车站出入口及大堂亦直到同月17日才全面启用。
主题颜色.
太子站选用紫色为主调,是呼应车站名称中的「太子」爱德华(--
),因为紫色在西方文化里与皇室贵族通常带有关联。
月台墙壁字样颜色.
在太子站通车初期,月台墙壁的字样的颜色为黑色,但在1989年1月改为白色,一直沿用至今。
行人隧道延展(已搁置).
太子站原拟于2006年进行行人隧道延展工程及出入口修改工程,原计划于2008年完成。隧道位于西洋菜南街地底,长160米,连接始创中心和太子站B2出口。计划中必须将太子站原向西洋菜南街的B2出口转为面向太子道西,重新兴建后的出入口会更不接近联合广场,受到联合广场的商户反对。有关工程于2005年于《香港政府宪报》刊宪,惟工程至今未进行。
加建洗手间.
港铁于2012年3月19日宣布,为转车站加设洗手间,太子站将为其中之一,洗手间于2015年1月24日落成启用另外,大堂与地面之间将兴建升降机连接,已于2015年5月22日启用。。
更换升降机.
连接大堂及月台升降机曾于2016年4月20日起暂停使用,以更换为较新型号,并于同年10月15日重新投入服务。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