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乡
吉安乡(;#重定向 ;台湾客家语四县腔:gidˋ onˊ hiongˊ,海陆腔:gid onˋ hiongˋ),旧称「七脚川」,位于台湾花莲县北部,邻近花莲市,为花莲市的卫星城市。北接花莲市,西以中央山脉与秀林乡相邻,东临太平洋,南连寿丰乡。乡内人口约有8.3万人,是花莲县仅次于花莲市的人口第二大行政区,亦为台湾人口最多的乡。族群结构上有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台湾原住民族等族群,其中原住民以阿美族为主,太鲁阁族居次,地方通行语为阿美语、台湾客家语与台湾闽南语。
由于邻近花莲市区,居民生活机能皆与花莲市关系较为密切,且因全境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腹地较广,因此成为花莲市的工商业腹地。2010年代后随著苏花改工程的推动与完成,成为花莲县政府与台开集团的重要发展与投资区域,故有较多大型建设、城市指标性连锁业与购物商场的座落。境内的庆修院、胜安宫、新天堂乐园,皆为主要的观光景点。
历史.
吉安乡所在的花东纵谷平原北端,在立雾溪以南,木瓜溪以北的奇莱平原,撒奇莱雅族原为世居在此势力最强的族群(「奇莱」一词即为「撒奇莱雅」台语简称),1630年代西班牙记载为Saquiraya、荷兰人记载为Sakiraya。荷兰在击败西班牙之后,1645年为前往东部寻找传说中的黄金,结合卑南族沿花东纵谷北上,与世居在此的撒奇莱雅、阿美五社族人发生战争。1661年,趁著郑成功逐出荷兰人,族人趁机袭击彻底消灭派驻这里的荷兰寻金代表。
清治后,由于汉人不断侵垦兰阳平原,自1840年代前后自加礼宛港附近(今宜兰冬山河接兰阳溪出口处)陆续有加礼宛人(--
,为当地撒奇莱雅、南势阿美族人对噶玛兰族人的统称)移居到后山的加礼宛(今新城乡嘉里村,在吉安乡北侧),与南边的撒奇莱雅毗邻,两族合作共同抵御翻越中央山脉从立雾溪流域东下进击的太鲁阁族。1870年代牡丹社事件后清廷改行开山抚番政策,在后山设立分官职,布署军队,同时招募汉人进入后山开垦,侵犯原住民的生活领域,导致不断受到平原北侧立雾溪流域太鲁阁族的抵抗。清军「以番制番」招揽撒奇莱雅、加礼宛族人并拢络其头目联盟以抵御。随后清廷又更往南扩大开山抚番的范围,派遣更多军队入侵联盟族人的生活领域奇莱平原,因汉人长期欺凌族人,清军营勇侵犯当地妇女,前来抗议的族人又遭清军屠杀而爆发加礼宛战役。清军战役初期死伤惨重,随后「以番制番」招揽南势阿美族七脚川社协助,太鲁阁族也趁机加入攻击加礼宛社,遭四面围攻的撒奇莱雅及噶玛兰族人几乎灭绝,清军命附近的南势阿美族人前来观看头目被绑在茄苳树()上,从早上用刀片慢慢割到下午太阳下山遭凌迟处死,夫人被夹在圆木中在地上遭士兵活活踩死,幸存的族人往深山逃窜、藏身在阿美族之中。:346-350协助清军的南势阿美族七脚川社取代撒奇莱雅族成为奇莱平原最大势力,七脚川阿美语称为「--
」,指「薪柴(--
)很多的地方」,历史上台语音译为「七脚川」,又有译为「直脚宣」、「竹脚宣」,现多汉译为「知卡宣」,为南势阿美族五大族群中七脚川社、里漏社、荳兰社、薄薄社的领域。
日治时期,七脚川事件后,七脚川社被毁,1910年日本台湾总督府鼓励日本人移民花东地区,因此利用七脚川社原野建立了「吉野村」,分为三个聚落宫前(吉安、太昌、庆丰、北安),清水(福兴、稻香),草分(永兴)。1920年分属吉野区(吉野村)与平野区(里漏、荳兰、薄薄),1937年东部地方改制,吉野区合并上述三个大字设置「-{吉野庄」(吉野、南埔、田浦、舟津),划归花莲港厅花莲郡管辖。
战后初期沿用其名,设置花莲县吉野乡,但因觉得「吉野」两字日本味太重,遂于1948年易名为「吉安乡」至今。
地理.
概论.
吉安乡山地面积占15%,其余85%为吉安溪及木瓜溪的冲积平原,地势开阔而平坦,气候属副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
根据花莲县政府民政处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3年底吉安乡户数约3.4万户,人口约8.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1,275人,是台湾人口最多的乡,并在全台湾所有乡中人口密度排行第八高、。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北昌村与干城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8,854人与1,376人,其中北昌村也是花莲县人口最多的村里,其他乡内人口较多的里包括庆丰村、仁里村、东昌村、吉安村、胜安村。
吉安的人口分布又大致可分为乡公所周遭的旧市区及邻近花莲市的新市区,即东昌、北昌、南昌、宜昌、太昌、庆丰、仁里、永安及胜安等九村,这九村人口有5万4千人左右,足足占了全乡的六成之多,因花莲市居住房价较高及市区人口已达饱和,「郊区化」的范围自然而然向外延伸至此。乡内西、南部之冲积平原则以农田为主,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吉安乡历年人口变化(1981年-2030年)
政治.
乡政组织.
吉安乡公所是吉安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吉安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花莲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吉安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7个附属机关。
吉安乡民代表会是吉安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吉安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吉安乡民代表会共有14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5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4席乡民代表、第四选区2席平地原住民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4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
产业.
农业.
吉安乡位于木瓜溪与吉安溪的冲积扇之上,平原面积辽阔,可耕地足足有5千余公顷之多,为花莲县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地,生产稻米、甘、南瓜、玉米、甜椒、韭菜、芋头、龙须菜、芥菜及少数水果等,其中芋头方面为全台五大产区之一,而龙须菜为第一大产区,栽培面积占全台湾43%。
人文.
吉安乡的族群组成包含阿美族、太鲁阁族、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等等,各族群和睦相处,但仍保有自己的习俗,不致遭汉人主流文化同化,使当地文化变得更加多元、丰富。清康熙35年(西元1696年)刊行的《台湾府志》,纪载了直脚宣社群,成为吉安境内最早见诸史书的住民。
原住民.
吉安乡为花莲县人数最多的平地原住民乡镇,原住民总人口数共计15,273人,约占全县原住民人口的12.73%(107年7月统计资料)。其中以阿美族人数居多约12,219人,其余族群则以日据时期自秀林乡斯达岸、清水部落被迫迁移定居之太鲁阁族约1,922人(太鲁阁族人口数仅次于秀林乡)。此外,近年亦有布农族等其他族群共约1,132人迁入定居。
阿美族.
包含里漏部落、达拉赞部落、仁安部落、仁和部落、阿都南部落、歌柳湾部落、小台东部落、大鼓部落、南华部落、干城部落、七脚川部落、永安部落、撒乐部落、胜安部落、庆丰部落、宜昌部落、娜荳兰部落、薄薄部落、吉野泛扎莱部落等19个部落。
太鲁阁族.
包含庆丰部落、福兴部落、南华部落、博爱新村部落等4个部落。
汉族.
闽南人.
在16世纪,就有闽南人渡海进入吉安地区开垦,谋求生计。同治13年(1874年),沈葆桢奏议朝廷开辟东部、解除后山禁令之后,从大陆东南沿海招募的移民,以及日治时期,从台湾西部、北部迁移过来的劳工、佃农相继来到东部,使闽南人成为人数最多的族群,闽南语也成为华语之外最通行的语言。
客家人.
嘉庆13年(1812年),在李亨、庄找的率领下,闽、客移民开始陆陆续续从噶玛兰进入奇莱平原。这是文献上,汉人最早入垦花莲的纪录,也开启了客家人在吉安的开拓史。
日治时期,日本人执行移民村政策时,招募了很多客家劳工与农民到东部移垦。大多来自于桃竹苗地区,受雇于日本人种植烟草。至民国69年,北回铁路正式开通,也连带带动吉安的发展,吸引不少客籍新移民进驻。现在,吉安乡已成为花莲县客籍人口最多的乡镇。
外省人.
1949年,国民党因国共内战失利,从中国大陆来的外省居民及官兵陆续涌进花莲地区定居,他们大多隶属警备总司令部开发大队。由于花莲市区开发已达饱和,只好退而求其次,辗转至光华村、南华村等木瓜溪北岸一带定居。其中南华村的「五十甲」地区,军方当年以兴建基地为由向居民征收土地,事后却任由外省族群迁出时买卖土地,地方民众颇有怨言。
交通.
吉安乡位于台湾花莲县花东纵谷平原东北侧,北临花莲市,东滨太平洋,西邻秀林乡,南接寿丰乡,因邻近花莲市交通较为便利,台铁台东线和花莲客运、台9线、台11线皆有经过。台铁在此设有吉安火车站;公路的客运汽车自花莲火车站起可分为台9线、台9丙、台11线、花莲纵谷线共8处有公车站,民众可搭乘大众运输工具也可自花莲火车站租借汽机车或脚踏车前往。
旅游.
货柜星巴克.
门市建筑由知名日本设计师-隈研吾操刀设计。以航遍全球各大港口的29个货柜为主要建材,赋予他们新生,再结合力学基础将货柜交叠而成倒金字塔型,兼具环保及实用性的特色建筑物。货柜共有四层楼高,但门市只占两层,第三、四层只是建筑装饰用。
整体配置
洄澜门市室内桌椅及吧台主要以原木为主材料,座位的部分共分为约七至八区,二楼直向突出的货柜有大片落地窗,玻璃有隔绝UVA及UVB的效能,并增添浪漫雅致的气息。
装饰
花莲货柜屋星巴克以纯白色货柜屋设计,内部设计上,设计师保持了货柜的原貌,部分墙面装饰运用阿美族原住民的鲜明色彩点缀,融合了创新及多元性。
采光
洄澜门市的室内空间利用经由堆叠而成的货柜间隙作为主要采光来源,如此一来,可大幅缩减紫外线的强度,并可节省下部分室内的电费。
旅游人数统计.
庆修院
新天堂乐园
特产.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