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茨拉夫·哈维尔
瓦茨拉夫·哈维尔(,1936年10月5日—2011年12月18日),捷克作家及剧作家,持不同政见者、天鹅绒革命的思想家之一。首任捷克共和国总统。
生平.
成长期.
瓦茨拉夫·哈维尔出生于布拉格,他的父亲是一个土木工程师和建筑承包商。哈维尔在1951年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因「阶级出身」及「政治背景」的理由,而无法进入高等教育学校;于是哈维尔便一边担任学徒与实验员,一边就读于夜间文化学校,才在1955年通过政治考核。通过考核后,哈维尔申请就读人文学科,但屡次被拒绝,最后就读于捷克工业高等学校经济科。而哈维尔就读戏剧学校的申请也不断被拒绝,一直到1967年才完成戏剧学校的校外课程。
作家.
哈维尔自1955年便开始写作有关文学与剧作的文章,1959年开始在布拉格的ABC剧团做后台工作,1960年开始写作剧作。1963年,哈维尔第一个剧作《游园会》在纳扎布兰德剧院首演,而哈维尔也屡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政府存在控制作家协会与言论管制的行为。
1967年哈维尔与伊万·克里玛、巴韦尔·科胡特和鲁德维克·瓦楚里克被从作家协会的候补中央委员中除名,之后哈维尔和其他作家筹组独立作家团,哈维尔任独立作家团主席。
政治路.
在布拉格之春期间,哈维尔声称要“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要求人性和真实的生活”。他曾反对组织政党和提出政纲,而主张“人人凭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做实事”;在1968年8月21日苏联出兵布拉格时,哈维尔受到邀请在自由捷克斯洛伐克电台工作,将当时他所看到的状况通过无线电播报。布拉格之春后,哈维尔受到捷克斯洛伐克统一工人党的封锁,其作品被从图书馆移除,家中也被安装窃听器,并被送往酿酒厂工作。其间他受到工人们热情和友好的对待,直到某日工人们发现了窃听器。这还致使酿酒场的一位主管离职。哈维尔一直写作并公开要求特赦持不同政见者,并且与其他作家与异议人士发表七七宪章,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遵守赫尔辛基协议的人权条款。
在1977年,哈维尔给当时的统一工人党总书记胡萨克写过一封公开信,信中提到他认为当时社会制度下“人性和制度的衰败”。他认为,人性的彰显和人权的释放才是社会的唯一出路。哈维尔其后被传讯,同年10月以「危害共和国利益」为名判处十四个月有期徒刑;1979年哈维尔被以「颠覆共和国」名义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半,引发国际社会的注意,而给予捷克大量经济援助的欧洲议会更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释放包括哈维尔在内的异议人士。在此期间,哈维尔的著作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许多年轻人读过哈维尔的著作。
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1983年哈维尔以肺病的理由出狱,其他的刑期被以「纪念解放四十周年」为由被政府赦免。哈维尔出狱后继续担任七七宪章的发言人,并且不断发表剧作与批判文章,而多次被警方拘留;1988年8月哈维尔发表《公民自由权运动宣言》。从1989年6月4日起,波兰的团结工会取得完全的选举胜利(获得了99%以上的议席)、柏林墙的倒塌以至东德政权的垮台、匈牙利去共产化以及立陶宛宣布独立等鼓动下,部分捷克人走向街头要求司法独立和举行公开的选举。在1989年12月29日,东欧剧变后的首次捷克斯洛伐克选举中,出狱仅42天的哈维尔被选为捷克斯洛伐克总统。
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捷克共和国成立;1993年哈维尔当选捷克总统,并且于1998年连任,2003年卸任,卸任后隔年访问台湾。2008年与日后担任德国总统的约阿希姆·高克等人在布拉格签署《关于欧洲良知和谴责共产主义罪行布拉格宣言》。2010年1月6日,发表《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等人就刘晓波案致胡锦涛的公开信》。
逝世.
2011年12月18日,他在家乡Hrádeček去世。时任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宣布由12月21日起全国哀悼三天,并定于12月23日为他举行国葬。布拉格大主教于圣维特主教座堂为哈维尔主持追思弥撒。12月23日,鸣放21响礼炮向他致敬。
秘书赞托夫斯基在他的《哈维尔传》(Havel: A Life)中回顾了哈维尔的一生,直言自己同哈维尔的友谊,以及他对哈维尔的同情。
著作.
瓦茨拉夫·哈维尔代表性的著作包括《无权力者的权力》、《狱中书简》、《给胡萨克的公开信》、《论〈七·七宪章〉的意义》、《给奥尔嘉的信》、《故事与极权主义》、《第二口气》、《政治与良心》、《瓦茨拉夫·哈维尔自传》、《反符码》、《乞丐的歌舞剧》、《车间主任》等。
荣誉.
其他.
1993年被选为英国皇家文学协会(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的名誉会员。他是Club of Madrid的成员。他也获得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2012年,原布拉格鲁济涅国际机场也为纪念哈维尔而更名为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
2005年6月捷克票选「最伟大的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中,他排名第三。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