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
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为台湾大学多元入学方案中三大入学考试之一,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举办,自2002年联考废除后开始实施至2021年,考试科目共10科。 指考在111学年度(2022年)起改制为分科测验,考试科目由10科减为7科。 简介. 设立背景. 2002年(民国91年),中华民国教育部为减轻学生的压力,以及大学联考造成教学不正常,因此废除联考、改用多元入学方案,指定科目考试即为其中一环,给考生进入大学的另一管道。另一个主要管道为学测的申请入学。 测验目标. 指定科目考试为了因应大学选才和高中教育需求,测验考生各领域学科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能力,而拟定了以下测验目标: 测验科目. 有国文、英文、数学甲、数学乙、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共10科。不同于旧时联考,考生可依各自的状况或专长选择部分或全科考试。 命题. 因高中生所用之教材为「一纲多本」(即有统一的纲要,由教育部订出应学习的重点,课文细节由各出版社自编),因此命题的拿捏相当重要(详见命题争议)。其中题目必须要有充分的资讯(但是不会直接叙述,还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而专有名词、符号则会加以注解或说明,以防各版本之不同。 命题老师主要是由各高中老师或在大学一年级有开相关基础课程的教授、老师组成,并在入闱前先行命题,入闱后经过一连串的选题、修题和更正后,再加以排版列印。但有人批评此方法太过急迫(详见命题争议),因此在95学年度起开始设立题库(先设立部份,以后将会设立全部考科的题库),由命题老师们出题后,统一存档,要考试时再从中选取。 题型与计分. 指定科目考试的题型可分为选择题及非选择题两大部份(除了92学年度因SARS事件取消部分科目之非选择题,并入选择题)。选择题部分,不管单选题或多选题,答错皆会倒扣,而在民国100年以后所有单选题一律不倒扣,多选题一律倒扣至该题题分为0为止,不会影响其他题目的得分;其余不作答则不倒扣,也不计分。非选择题因采取人工评阅,答错不倒扣。各计分或扣分标准,则标示于试题本上。此外,为便于各校系加权计分,每一考科的满分皆为100分。 国文科. 民国106年以前选择题有单选题、多选题两部分,非选择题有简答、作文两部分。自民国107年起,改成全部选择题,有单选题、多选题两部分。 英文科. 选择题有词汇、综合测验、文意选填、篇章结构、阅读测验五部分,非选择题有翻译和作文两部分。 数学甲科、数学乙科. 选择题有单选题、多选题、选填题三部分,及非选择题(计算题)。 物理科、化学科、历史科. 选择题有单选题、多选题两部分,及非选择题数题。 生物科. 选择题有单选题、多选题、阅读题三部分,及非选择题数题。 地理科. 选择题只有单选题(题组),及非选择题数题。 公民与社会科. 选择题有单选题、多选题两部分。 99课纲范围(102年起适用,111年起停用). 104年起为学测指考必考科目之一 范围(因应108课纲改制为分科测验,民国111年起停用). 基本上为高级中学三年级各科所有必修与部分选修课程,系以教育部八十四年十月所发布之「高级中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然而出题范围不限于此,但是必须和此范围相关,或得由此范围的知识引申、推理而来。2009年新增公民与社会考科。各科范围如下: 考试时间. 各科皆为80分钟(特殊考生另有规定),但考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通常考试都分成3天举行(一般都在7月1日、7月2日、7月3日),除非有重大天然灾害或重大事故,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宣布停止,再择期补考。 阅卷方式. 各考科的选择题部分,皆作答于答案卡上,并由电脑读卡,故需要用黑色2B软心铅笔作答,以橡皮擦涂改,不可用修正带或修正液。非选择题部分则作答于答案卷上,在95学年度前,采取传统的人工阅卷,先由阅卷老师批阅,并在卷上填写分数,之后再由专人把分数输入电脑中,答案卷则在存档数年后销毁。但从95学年度起,分科逐年改由电脑高解析扫描存档,再由阅卷老师看著萤幕直接批改,直接输入分数。111学年度起,分科测验将引入混合题型及新式答题卷。除了可以节省人力之外,批阅的速度也加快许多,而且可以无限期的存档,以供研究之用。但是因此也添加许多限制,如要用0.5到0.7mm之黑色原子笔、钢笔、中性笔等书写(早期可以用毛笔)。阅卷老师则是由该科大学教师、教授组成。 考试用途. 不同于之前的传统联考考招合一,指定科目考试采取「考招分离」,考试和招生负责的单位不同。由大学各科系自行决定采计科目,并可参酌加权1倍、1.25倍、1.5倍、1.75倍或2倍。所以必须先考完指定科目考试后,参阅各大学科系所要求之条件(有的会要求术科或是学测成绩为门槛),考虑加权后,排选志愿,上网登录后,再进行分发作业。 自104学年度,中华民国教育部为减轻考生压力,明订各大学在考试分发入学中,最多仅能选择其中五科采计。虽然采计的科目由大学各科系自行决定,但性质相近的科系,采计的科目大致相同,所以有所谓「类组」(其实类组为传统联考规定的考试科目,但因大家习以为常,所以就沿用下来)来作为系院的分类,它们分别常采计以下科目: 「类组」只是传统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的参考依据而已。此外,自然组学生还常常会跨考社会组的数学乙,或是历史与地理,以期在选填志愿时能有更大的弹性。 另有艺术科系,采计国文、英文、术科或国文、英文、历史、术科等,视各系而定。 COVID-19疫情. 因COVID-19疫情影响,为避免影响学生上课权益,2020年的考试经大考中心开会决议延后至7月3日至7月5日举行,成为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延期的首例。 2021年,因考量国际COVID-19疫情持续严峻及确保开学前校园环境卫生安全、完备防疫作业与环境清洁消毒,高中以下学校109学年度第2学期开学日,延后4天至2月22日开学,最后上课日延至7月2日;为因应此举措,大学指定科目考试日程随之调整,原订7月1日至3日延后至7月3日至5日办理,考试范围不变,后因应行政院宣布三级警戒延期至7月12日,最终延后至7月28日至30日办理。 争议. 除了特种身分学生成绩优待(详见特种身分学生成绩优待页面),及收费问题的争议外,指定科目考试还有以下争议存在。 多元入学. 原本废除联考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联考造成了教学的不正常,和学生学习的压力,但是改举办指定科目考试后,众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不认为上述现象有改善,故曾经有立法委员提议要恢复联考。 命题争议. 因为教材采取一纲多本的缘故,有些观念并非每种版本都有提到,所以必须由专人检查,但往往还是有漏网之鱼。还有部分题目设计不良,未提供足够数据,或是根本没答案。此外,还曾有题目会跟补习班的模拟试题相似或是出现阅读测验的取材相同。所以每年都有「争议题」的存在。此时必须提出申诉,由大考中心讨论后,再决定要不要送分或是放宽标准答案。不过曾经发生过某几年所岀题的题目实在太难,就连许多名师和补教业者都十分头痛,事后考生翻查参考书却又往往找不到正确答案,得到的都是「模棱两可」的模糊解释,却没有正确答案。 考试科目争议. 因为入学分发所采计的科目为大学各科系自订,所以有学生家长认为,有部分科系「滥用」采计科目,例如「历史系」却采计数学乙、物理系(自)却要采计国文等,所以要求要降低采计科目。教育部表示将会加以研究和限制。 此外,98学年度起将增加「公民与社会」一科,有学者表示时程太快,仓卒上路恐有不妥。但教育部表示,此测验已经准备许久,并获得大部分高中、大学校长、相关科目老师的支持,所以并无不妥。 疑义回复争议. 疑义回复方面,时常一个题目会同时多人寄出疑义,然而大考中心于网站公布的疑义回复却只回答其中之一,此外并无个别回复。 例如,97年生物科第33题。 大考中心疑义回复中的疑义内容为:选项(B)(E)超出88 课纲范围,且其叙述并无明显错误,建议(B)(E)送分。疑义回复也只针对此疑义答复。 然而,「另有疑义内容」为:涡虫等扁形动物,具有由排泄小管(彼此相连成网状)和焰细胞构成的原肾管,焰细胞具有一簇纤毛,能不断摆动如火焰,纤毛摆动时,可将飞成稀薄的液体推向排泄小管,再经由体表的排泄孔排出,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大部分代谢产生的废物(如NH3)则以扩散作用经由体表或进入消化循环腔由口排出体外。 因此:「动物」为「涡虫」;具有的「排泄器官」为「原肾管」;「所排含氮废物」中有「氨」 答案应为(A)(C)(D)(E)大考中心疑义回复却「并未对此说明」 此外,大考中心疑义回复也未必能针对疑义内容,予以清楚的答复。 例如,97年生物科第32题。 疑义内容为:由图可知:昆虫H、J、K 均会取食山柑科植物,但其中昆虫H 不都栖息在潮湿环境。 因此,答案应为选项(E)(没有(C))而大考中心疑义回复为:偏好干燥环境的种类只有3种(EFG),AH虽然可以栖息在干燥环境,但牠们更偏好 潮湿环境;物种H 偏好栖息在有遮蔽的环境;物种K 的环境需求较物种J 来得严苛,因此 只有选项(C)(E)正确。然而,此题(C)选项:取食山柑科的昆虫「都」栖息在潮湿环境;疑义内容:其中昆虫H「不都」栖息在潮湿环境;疑义回复:物种H「偏好」栖息在有遮蔽的环境。因为「偏好」并不能代表「都」,此回复乃有争议。 成绩复查程序争议. 长期由大考中心「选手兼裁判」,复查资讯又不透明,复查回复过于笼统,分数未更动的考生也仅收到大考中心「详实复查结果并无发现错误」的回复,对于申请复查的题目「为何如此」更无从得知。
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