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性系统评估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全港性系统评估(,缩写--
),是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于2000年发布的香港教育改革报告书中提出的改革措施之一。评估由2004年开始,于每年6月举行,其目的是了解全港小学与初中学生在中英数三科之水平,以期能改善学生在这几个学科的能力,该评估并不计算学生个别的成绩,仅用以评估学生整体学习状况,取代了香港学科测验的原有功能。
简介.
教育局(前为教育统筹局)委托考试及评核局于2004年推行「全港性系统评估」,目的是为了协助学校及政府了解学生在中、英、数三科的一般水平,并根据所得资料,制定改善学与教成效的校本计划和教育政策。学校可参照该校与全港成绩的差异,了解其学生在中、英、数三科的基本能力水平是否达全港水平,并善用有关数据,因应学生的强、弱项,提供适切的教学安排。除当天缺课学生及国际学校之学生外,每年全港所有就读小六及中三的全日制及半日制学生均须参加评估,惟经专家诊断后,证实为智障之学生,申报后,其成绩可获豁免计算在内。
全港性系统评估是一个由中央施行的评估,主要以纸笔形式进行。按教育统筹委员会建议的时间表,系统评估已于2004年年中、2005年年中及2006年年中分别在小三、小六及中三级推行,其后便会按年施行。全港性系统评估主要评估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完结时能否具备基本能力,只计算每校具备基本能力学生的百份比,而不会计算和公布个别学生所得的分数。而评估后的报告,分别提供全港学生整体表现的资料和各学校学生整体表现的资料。至于个别学生的成绩,则不予提供。
2007年共有逾1000间中、小学及约22万名学生参与系统评估。
2009年,受人类猪型流感在香港社区爆发影响,该年度的全港性系统评估被取消进行,并不会再另订日期进行。
有见于每年考核的频密程度可能对学生构成太大压力,教育局于2011年11月15日宣布,2012年及2014年间暂停进行小学六年级的全港性系统评估 (而2013年则暂停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但在「停试年」,考评局仍会向学校提供有关试题,让学校自决是否参与,并作评估。
2014年4月,教育局对TSA推出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取消向小学发放其学生在TSA中的达标率、从2015年起隔年举行小六TSA(逢单数年举行,个别学校在双数年仍可以自愿形式进行评估)、把TSA从小学「表现评量」中剔除,以及提供互动的TSA报告平台。
2014年10月,教育局成立「基本能力评估及评估素养统筹委员会」,其职权范畴是就「基本能力评估」计划(包括TSA及「学生评估」)的发展及提升学校评估素养方面提供方向性的建议。委员会由教育局副秘书长陈嘉琪出任主席,成员包括大专院校学者、校长及教师。
评核科目.
中文科.
中文科评估分为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及视听资讯五个卷别,小三及小六的说话及视听资讯与中三说话只会在每间学校随机抽样进行。
写作评估.
学生须在限时内撰写一篇实用文及一篇长文,字数不限。小三及小六的评估时间为四十分钟,而中三的评估时间较长,增至七十五分钟。
在小学评估中,实用文的格式包括书信、贺卡、便条等等;中三评估的实用文格式则为启事、通告、演讲辞等等。
聆听评估.
聆听评估需时约二十分钟。话语内容分为两至三部分,话语内容只会播放一次。聆听评估只设多项选择题。
说话评估.
时限不可超过两分钟三十秒
英文科.
英文科则分为阅读及写作、聆听、说话三个卷别,其中说话只会以随机抽样方式,在每所学校选取12或24名学生参与评估。
数学科.
所有学生必须应考数学科考试。数学科考试设有四份不同的试卷、并设有中文和英文版。小三、小六及中三学生分别有40分钟、50分钟和65分钟的作答时间。试卷考核的范畴包括数字、图形与空间(三角形、圆形等)、度量(米、公升等)和数据处理(各种统计图)。
大事记.
2009年香港甲型H1N1流感疫情.
2009年因甲型H1N1流感在香港出现本土个案,教育局宣布全港小学停课及毋须进行本年度「全港性系统评估」,因此停办纸笔评估一次,但不包括早前已举行的视听资讯及说话评估。中三纸笔评估则于6月23及24日完成。
提早开考意外.
2014年中三级中国语文科全港性系统评估,有两所学校错误提早一天开封及派发阅读及写作试卷给考生。这次是教育局自04年推行TSA以来,首宗提早开考事件。考评局认为有泄漏试题风险,决定使用后备卷供学生应考。两所学校分别为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及加拿大神召会嘉智中学。
11月6日,立法会通过「还学生快乐童年」的无约束力议案,其中一项要求是促请教育局「检讨全港性系统评估的考核内容,避免学生要机械式操练试题,以及研究应否取消全港性系统评估,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取消TSA争议.
机构倡议.
教师组织教协在2015年3至4月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TSA在小学推行的最新情况,以及教育局在2014年所推行的优化措施之影响。结果显示,分别有73%及70%的教师不认同普遍小三/小六学生可于没有操练情况下应付TSA试卷要求;分别有61%及59%的教师认为TSA优化措施无助减少补课/操练;分别有67%及65%的教师认为小三/小六TSA不应继续推行。教协总结指,TSA的艰深程度已达到「不操不识」的地步,无法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教协亦认为TSA已经异化,背离政策原意,而业界倾向于废除TSA,因此政府若无法提出积极的有力措施,便该废除TSA。
10月中旬,有家长在facebook设立争取「取消小三TSA」的专页,在36小时内有过万人加入,在一个半月后参与人数达4.7万。不少家长在专页内表示支持取消,并讲述自己子女面对TSA压力的苦况。然而,当局已表明无意取消小三TSA。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指,澳洲、加拿大、美国,甚至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也有为年幼学生作类似评估,香港作为先进的国际都会,若不时说取消TSA,会是很大的倒退。他又称听不到有人反对TSA的原意及设计,只是在过程和执行上有担心。「争取『取消小三TSA』」召集人金怡宁后来在报章向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致公开信,要求教育局澄清小三TSA是否让老师了解学生能力的唯一评核方法,对于个别学生分班升学是否毫无直接影响,以及促请教育局立即取消小三TSA。群组发言人还表示,对于吴克俭称未听闻校方或家长要求终止TSA的说法,深表震惊及遗憾。教育局发言人回应,局长吴克俭从未发表有关言论,当日他是说「听不到有人反对TSA的原意及其设计」,希望有关人士尊重事实,不要扭曲局长言论。
教育局回应.
10月31日,教育局向学校发出题为「不操不忙 有效学习」的新修订《家课与测验指引》,提醒学校无需单为应付TSA而改变教学及评估方法,以及不应使用著重操练的补充练习或应试练习。吴克俭在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教育局辖下的「基本能力评估及评估素养统筹委员会」将会对TSA试题的内容、题型及有关操作的问题,如会否采用样本式、抽样式做法,以及考虑隔年评核等,进行研究,三个月后提供初步建议予局方考虑。
事件发酵.
11月5日,教协在网上发起「消除TSA操练 还学生快乐童年!」家长教师联署,两日内已收集逾四万个签名。11月25日,人民力量的陈伟业在立法会动议「要求尽快取消小三TSA、检讨小六中三TSA」议案,遭建制派议员否决,包括8票投反对票的民建联。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提出修订案,提出删去「尽快取消」字眼,并建议加上「立刻了解各区学校为学生准备应付全港性系统评估的情况,如发现学校为学生安排过度操练试题,立刻要求该等学校停止有关做法」。结果泛民不支持这项议案,议案被否决。民建联后来在facebook贴图,指泛民否决其叫停过度操练学生的议案,被网民批评是混淆视听。
11月27日晚,教育局就TSA举办家长研讨会,透过18区家长教师会联会邀请家长出席。部分家长被拒入场,教协质疑做法是假咨询,局方只想听到支持声音。署理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则指这是安排上的问题,已取得有关家长的联络电话以作跟进。他强调咨询是「多次」及「多层面」,不应执著于某一次上。
11月29日,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就TSA举行10.5小时的马拉松式公听会,吴克俭早前表示已安排私务离港,故当日因「私人理由」缺席公听会,由杨润雄、副秘书长陈嘉琪、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秘书长唐创时等代为解画。。立法会共收取164份意见书,据明报统计,意见书当中有八成认为要全面或局部取消小学TSA,两成认为TSA可保留及优化。场外有过百名家长、学童,以及多名立法会议员集会声援,要求教育局取消小三TSA,然后再作检讨。
有过130名团体人士或市民出席这次公听会。有家长指出香港的操练文化令TSA变质,使家长和子女都受压。另有校长指出TSA作为评估工具有其意义,而家长需要审视一下,学生的压力问题是源于TSA,或是家长为子女安排太多的课外活动。杨润雄在公听会上首次表明,如果无法改变TSA的操练情况,让学校按照TSA的设立原意去做,教育局愿意为此作出一些重大调整。多名议员随即质问所谓「重大调整」是否指取消小三TSA。杨润雄表示一切须交由「基本能力评估及评估素养统筹委员会」评估,并相信取消小三TSA会是首先考虑的问题,而隔年考或抽样制等改善措施皆会有充分讨论,预计2016年1或2月有所决定。多个政党在公听会上表态,其中公民党、民主党、工党要求立即取消TSA,工联会与经民联认为TSA该暂缓一年再检讨,民建联及新民党均提出须检讨。民建联还表示若操练情况未能改善,不排除支持取消TSA。此外,教协副会长、小学校长冯碧仪发言称,教育局分区主任往往以TSA成绩向学校施压,加上TSA题目刁钻且长,校方因而需要操练学生。杨润雄回应时称首次确切知道哪一间学校出现这情况,认为事件严重,会就该个案作调查。对于有人称会发起「乱考TSA」的不合作运动,唐创时指若发现TSA考生表现异常,有关答卷会被剔除。
会上有两名小三学生发言,刷新了立法会最年轻发言记录。他们分别指TSA令其没时间玩和做运动。另外亦有身穿校服的小四女生称TSA比校内考试轻松,认为不需取消。其父亲陈仲翔随后发言时亦表态撑TSA,但遭社民连议员梁国雄质疑,指他刻意隐瞒民建联经济发展事务副发言人的政党背景。民建联议员叶国谦及谭耀宗先后反驳,指梁出言侮辱及泛政治化。陈仲翔其后解释,他没有意思隐瞒身份,是作为一个家长表达意见。会后记者向陈映翔追问女儿讲稿是否由他撰写,陈承认大部分是他写的,但强调女儿同意内容。其女儿就读的油麻地天主教小学(海泓道)就此事发声明澄清,家长及学生出席公听会为个人意愿,立场不代表该校。
另外歌手陈慧琳亦表示学童因TSA而要在放学后练试题「完全系一种折磨。」
12月3日,基本能力评估及评估素养统筹委员会的新成员名单公布,成员增至22人,新增的成员有考评局秘书长唐创时、家长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汤修齐,及4名中小学校长议会代表。「争取『取消小三TSA』」召集人金怡宁批评教育局在没合理原因下,以不取消小三TSA为前设,而局方虽承认TSA出问题,却拒绝在完成检讨前叫停明年TSA、即时停止操练,反映局方处事僵化,未能急市民所急。对于教育局未邀请该群组成员加入委员会,他认为局方没诚意聆听家长诉求,称必然会发起学童乱做TSA练习的行动,为2016年5、6月乱考TSA作预习。
检讨结果.
1月上旬,检讨委员会辖下行政小组首次举行会议,据报章报道,委员认同要考虑家长诉求,并认同过分操练并不恰当。
2月4日,教育局接纳由检讨委员会呈交的《全港性系统评估检讨报告》,公布2016年将邀请50间学校推行「试行研究计划(小学三年级)」,唯报告同时表明「委员会认为试卷及题目的调整,以及学校报告的不同形式,应在2016年先以试行方式实施,总结试行成果,于2017年在全港实施」。即是试行研究计划仍未进行,委员会已于2017年扩大计划之意。教协指教育局在所谓「试行研究」还未开展、即宣布2017年全面恢复小三TSA,因此认为「试行研究」只是敷衍教育界和家长的缓兵之计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就TSA进行几次讨论,并先后通过3项无约束力议案。分别是2016年1月11日一项由叶建源议员提出的「要求暂缓小三TSA」议案、2016年12月12日一项由叶建源议员议案提出的「促请政府不应接纳在明年全面恢复推行小三TSA」议案,及于同日由郑松泰议员提出的「容许全港学校及家长自由选择是否参与TSA」议案。由于大部分建制派议员不在席,3项议案均获在席民主派议员赞成通过。
改善方案.
2017年,小三TSA改为小三BCA,而小六、中三则不变。2018年,小三TSA复考,每间小学抽10%学生应考,如学校选择全级参与须向考评局申请。最终约230间小学表示会安排全级参与,占全港小学近一半。主要办学团体中,东华三院13间小学全部全级参与。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