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姚莹
姚莹(1785年—1853年),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安徽桐城(今属枞阳县域)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广西按察使。 生平. 初入仕途. 姚莹为姚鼐姪孙。以文见长,为桐城派学者之一。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联捷进士。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被派往台湾担任海防同知。道光元年(1821年)因故贬至噶玛兰(今宜兰县)任通判。他将从台南一路前往噶玛兰就任旅途之见闻、记述成〈台北道里记〉一文。道光十二年(1832年)调江苏武进知县。 镇守台湾. 道光十八年(1838年)擢升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成为台湾最高军政官员。姚莹上任台湾道之后,治绩颇佳。是少数能洞悉乱源,并提出解决之道、建立事功的清朝驻台官吏。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他奉命严加镇守台湾。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强台风致英船 Nerbudda 号失事(船员欧人29名,菲人5名,印人240名),台湾兵备道姚莹与台湾镇总兵达洪阿,于鸦片战争并未与英军作战,却将此船加上怡和洋行Ann号之船难获救人员虚报战功为战俘并押往台湾府。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8月,除含船长的9名英国军官、2名汉人及病死狱中者之外,两船其余197人全部被斩杀,是为「呐尔不哒」号事件。 不过,除此说法外,亦有多项文献指出姚莹实际曾与英军激战,并在大安之役 立下战功。 任官四川. 两个月后,于鸦片战争战败的清帝国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英国追究此事件之责任。隔年(1843年),姚莹遂被送刑部审讯,但是,道光帝对此「冒功欺罔」的行为,却轻饶,只关十二日即释放,对外假降调四川而实为升迁。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在对西康、西藏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康輶纪行》,该书介绍了英法俄印历史地理情况,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以及藏传佛教、天主教、回教源流等问题。 晚年职务.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姚莹因病回籍。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文宗即位,姚莹再次被启用,任湖北武昌盐法道,升广西按察使,署湖南按察使。咸丰三年(1853年)卒于任内。孙姚永朴。 著作. 著有〈台北道里记〉、《东槎纪略》、《康輶纪行》、《中复堂全集》、〈上督抚言防海急务状〉、〈节录台湾十七口设防状〉、〈驳淡水守口兵费不可停给议〉。 〈台北道里记〉、〈上督抚言防海急务状〉、〈节录台湾十七口设防状〉、〈驳淡水守口兵费不可停给议〉四篇文章,有被收入陈培桂《淡水厅志卷十五上‧附录一 文征(上)》。
姚莹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