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淡水厅
淡水厅,初设于1723年(雍正元年),为台湾清治时期的行政区划,北台湾政经中心,将原诸罗县辖区虎尾溪以北设彰化县,同时设置台湾府淡水捕盗同知负责稽查北路,兼督捕务。1731年(雍正9年),始正式分割大甲溪以北至鸡笼划为辖区,专归淡水同知管理,改官职为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 淡水厅隶属于台湾府,厅治初期暂设于彰化县的彰化县城,1731年迁至同县的沙辘(今沙鹿区),1733年(另说1756年)始迁入厅治竹堑城(今 新竹市),自此之后,竹堑城成为北台湾政经文化教育的中心。厅城初期并无城墙,仅在四周遍植莿竹。1806年,因民乱之故筑起土围。1829年建成砖石城垣,名为淡水厅城,又名竹堑城。 淡水厅首长为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不得携眷,任满升转。职责明定为上承钦部宪件,下理钱粮,清丈土地,治刑补盗。1876年1月16日(清光绪元年12月20日)以台北艋舺地方增设台北府,管辖大甲溪以北直达后山,而原淡水厅以头重溪为界,以北至远望坑新设淡水县为台北府首县,以南至大甲溪为界。竹堑城地方,改设新竹县,淡水厅终止,历时144年。 行政区划. 1740年(乾隆五年),淡水海防厅下辖二保,管三十五庄: 至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淡水厅行政区划新分及加增后,共计一百三十二庄。 至1871年(同治十年),淡水厅所属街里如下:
淡水厅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