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
尖沙咀
尖沙咀(), 原名尖沙嘴或香埗头,是香港油尖旺区的一部份,位于九龙半岛南端,与香港岛隔维多利亚港对望,是娱乐、文艺、旅游及购物活动为主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商业中心之一。这里设有多座不同主题的展览馆及不少高级酒店,同时亦有著名景点、古迹和特色建筑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钟楼、1881(前水警总部)、Victoria Dockside和柏丽购物大道。
历史.
尖沙嘴一名早见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粤大记》中,《粤大记》内所载的《广东沿海图》中,已有尖沙嘴的纪录。「尖沙嘴」顾名思义,就是很尖的沙嘴之意;由于处于珠江三角洲东岸陆地尽头,自古以来是华南海路要冲。至1860年前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以前,当时有些码头负责运送东莞一带的香木,所以称为香埗头。而根据1819年的《新安县志》,当时附近一带有「尖沙嘴村」。
19世纪初随著广州成为清朝的海路交易中心,有大量外国商船(当中不少为鸦片船)在尖沙嘴对开海面停泊。1839年7月7日,有英国水手在尖沙咀酗酒,与村民发生冲突,引发斗殴,结果村民林维喜重伤不治,史称林维喜案,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九龙割让.
1860年根据《北京条约》,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被割让给英国,包括整个尖沙嘴。英国其后在该处兴建军营及水警总部,又以尖沙嘴西部海傍作海运用地。1898年天星小轮开办后,尖沙咀借以逐渐繁荣起来,也成为了外国人的新兴住宅区。至今尖沙咀至中环航线仍是最重要的横渡维多利亚港渡轮航线。
尖沙咀曾经是九广铁路的终站。自九广铁路香港段于1910年10月1日通车后,火车总站于1913年动工,而尖沙咀钟楼作为火车站的一部分,于1915年完工,尖沙咀遂成为当时香港交通枢纽。而1928年开业的半岛酒店,是当时全亚洲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也成为当时九龙半岛的地标建筑。
香港日占时期的尖沙咀被日占政府分为多区(参见香港日占时期行政区划)。
战后发展.
1960年代以前,除半岛酒店外尖沙咀并无太多吸引游客的设施,光顾尖沙咀一带店舖的外籍顾客主要是驻港或访港军人和其家属。1960年代起,星光行、海运大厦和一些配有现代设施的酒店相继落成,尖沙咀逐渐演变为游客区。
1970年代原尖沙咀以东的红磡湾西岸进行填海工程,发展出尖沙咀东及红磡火车站一带的用地。随著尖沙咀的发展,尖沙咀火车站主楼于1978年拆除,原址兴建香港太空馆和香港文化中心,钟楼在市民的要求下保留下来,屹立在九广铁路旧尖沙咀火车总站的位置上。现在尖沙咀钟楼被香港文化中心门前的广场环抱,亦为香港地标建筑。火车站搬迁后,被路轨占用的地方亦被重新发展,包括新世界中心及尖沙咀东一带。
购物及旅游.
商场和商店街.
尖沙咀设有不少购物大型商场,包括圆方商场,新港中心、太阳广场、美丽华商场、新世界中心、海港城、K11等,也有一些面积较小的商场,包括、利时商场及在重庆大厦下层的重庆站,而2005年9月崇光百货也在尖沙咀名店城开设了分店。在西面的海运大厦,是香港第一座邮轮码头,可供大型邮轮停泊。海运大厦亦设有购物商场,在1960年代是香港仅有的大型商场。到了2009年至2010年,区内多个新落成的大型商场陆续开业。包括由前香港水警总部改建而成的1881 Heritage、设置IMAX影院的iSQUARE及全港最高纯零售商场The ONE。到2019年8月,位于前新世界中心位置的K11 MUSEA商场开业,成为热点。
广东道、北京道和沿九龙公园西侧、弥敦道而建的柏丽购物大道是著名的购物街,不少高级购物商店林立,游客川流不息。
无良商店争议.
尖沙咀游客购物区的海味店及小型电器店接二连三发生过投诉及交易纠纷个案,包括价格骗局、花言巧语讹称有折扣哄骗游客购买,伎俩多是将二手机冒充新货,或宣称商品有折扣“引君入瓮”,店员“好心”指出这项型号的缺陷,挂羊头卖狗肉,再推销其他档次低但高价的商品。亦有无良海味店在价钱牌未有标示每斤或两售价,但收钱时以每両计算,常有游客不虞有诈被骗,唯有花钱买下以求脱身。2004年警方拘捕尖沙咀一间影音店店员,指他以高价向游客出售只值档次较低的数码相机,但因证据不足判被告无罪。2007年适逢「零团费」内地团在港购物被骗,当时旅发局主席田北俊承认海关只可以针对卖假货执法,对「卖贵货」束手无策。
饮食.
尖沙咀也是香港夜生活的集中地之一,酒吧、卡拉OK与夜总会林立。诺士佛台、棉登径、宝勒巷、山林道、金巴利街、亚士厘道有不小酒吧餐厅。由尖沙咀行去红馆,可以经过「食街」厚福街,除了餐厅、甜品店林立,亦有两家速食店营业。
节日.
尖沙咀是不少香港人庆祝节日的热门地方。每年圣诞节及除夕夜,港人都会到来尖沙咀逛街购物,不少商场和商业大厦会于圣诞前夕开始在外墙挂上圣诞灯饰。当维多利亚港举行烟花汇演(一般在大年初二晚、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每年7月1日)和中国国庆(每年10月1日)晚上),尖东海傍至香港文化中心一带也是最佳观赏地点之一。
异国文化.
尖沙咀是香港异国文化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包括:
酒店.
尖沙咀酒店多元化,由廉价宾馆至五星级酒店不等。
社区设施.
博物馆.
尖沙咀也是香港的博物馆集中地,包括:
环境.
的研究发现,尖沙咀人均公共休憩空间有5.9平方米,因为九龙公园位于本区,故此数字比旺角和油麻地的高,亦高于政府订立的2平方米标准,以及略高于东京的5.8平方米,但比首尔的6平方米和新加坡的8平方米低。
交通.
尖沙咀交通相当繁忙,尤以弥敦道为甚,设有多个交通运输交汇处,当中以尖沙咀码头历史最悠久,有多线巴士途经前往九龙其他地方或新界。另外,尖沙咀东 (么地道) 总站也有不少路线使用。中港码头总站更是全港罕有位于水平线以下的地底巴士总站。弥敦道和梳士巴利道地下分别由港铁荃湾线和屯马线贯通,设有尖沙咀站和尖东站两个独立车站,但以同一张八达通卡通过两站间的行人通道在荃湾线与屯马线之间转乘,就视作一程车程计算车资。使用铁路前往旺角、深水埗、荃湾、中环、土瓜湾、元朗和屯门等地都无需转乘,而前往沙田、大埔和罗湖,则需要在红磡站转乘东铁线。
尖沙咀码头交通交汇处.
尖沙咀天星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英文:Star Ferry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香港最历史悠久的大型公共运输交汇处,附设巴士总站、小巴站、的士站及天星码头。被巴士公司称为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英文:Star Ferry Bus Terminus),现有十条巴士路线以此作总站及五条巴士线经过,邻近尖沙咀钟楼、尖沙咀天星码头、香港文化中心、星光大道、海港城及星光行。政府曾考虑迁拆巴士总站,并重建为新的露天广场,但在市民反对下,计划已取消。
尖沙咀东(么地道)公共运输交汇处.
2005年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拨款2亿7,570万元予旅游事务署兴建「尖沙咀东部的交通接驳系统」工程计划 ,在永安广场公园原址兴建一个附设平台公园和行人天桥的公共运输交汇处,内设9个锯齿形巴士停车处和7个巴士轮候处,适合长12米的双层巴士使用,上盖兴建平台公园及两条分别横跨梳士巴利道和漆咸道南的行人天桥,连接交汇处与尖沙咀海滨花园及尖东站上盖的中间道儿童游乐场,行人天桥连接海滨长廊的一端加建有盖观景台,本用以取代尖沙咀天星码头对出的交汇处,腾出地段兴建露天广场,尖东新交汇处于2007年8月落成启用,交汇处及平台公园分别命名为尖东(么地道)交通交汇处和尖沙咀东海滨平台花园,其后因政府宣布搁置清拆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总站仅能作分流巴士总站的作用。
区议会议席分布.
为方便比较以下范围包括佐敦道以南地区,涵盖官涌及佐敦部分区域。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