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教堂 (哈尔滨)
圣索菲亚教堂(俄语:--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近中央大街,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教堂现已辟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不再行使宗教功能。“圣索菲亚”词源为“神圣的智慧”。
历史.
圣索菲亚教堂于1907年3月17日奠基修建,最初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同年,俄国犹太裔茶叶商人伊·费·奇斯佳科夫(--
)出资,在原基础上修建全木结构教堂,于8月2日竣工。
1912年11月4日,教堂重建竣工,在原木墙外部包砌砖墙、形成砖木结构式教堂;海参崴和堪察加教区大主教(--
)与圣尼古拉教堂的神父佩卡尔斯基(--
)等为之祝圣。
1923年9月27日,教堂再次重建。在哈的俄国建筑师米哈伊尔·马·奥斯科尔科夫(--
)设计了教堂,外形仿造(--
)的圣彼得堡(--
历时9年时间,最终于1932年11月25日建成。
1934年8月29日,圣索菲亚教堂成为培养神职人员的哈尔滨东正教会神学院。
1958年,教堂被关闭。“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深受破坏,圣器、文物全部丢失,并先后被用作哈尔滨话剧院练功房和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仓库。且被四周居民楼遮蔽,长期不为人所知。
1986年,索菲亚教堂被列为哈尔滨市I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拆除周边具有火灾隐患的相邻建筑1.4万平方米,辟建广场7000平方米,并将教堂改作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之用。2007年,索菲亚教堂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6年教堂广场再次进行了扩建改造,喷泉升级后冬季可以喷雪,广场的面积也扩大了许多。
2018年7月3日起,教堂开始97年后的第一次修缮工作,工期一年。
建筑特点.
圣索菲亚教堂为清水红砖砌成的砖石结构,屋顶为铁皮屋面刷绿色油漆。
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南北对称,东端短、西端长;南北宽约28米,东西长约42米。西端设朝西的正门,东端设与正门相背的后门,南北两翼均有朝西开的耳门。拉丁十字的中轴线上为主礼拜厅,东端为主祭台;南北两翼各设一个小礼拜厅。二层设唱诗台。总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从事宗教活动。
十字相交处形成四个砖垛,上置外径10米的圆形鼓座,戴以巨型穹顶,外部罩以“洋葱头”式窟窿顶罩,罩上有十字架,至十字架顶端通高53.35米。正门顶端则设“”式尖塔,用作钟楼。两翼和后门亦设“帐篷顶”尖塔。中央穹顶最高,钟塔略低,其余三座尖塔最低。
另有地下室,设库房和锅炉房等。
圣索菲亚教堂结合了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平面呈十字架形;方形房间的墩柱上设穹顶;中央大穹顶和四面4个小穹顶)和俄罗斯民间木建筑风格(“洋葱头”和“帐篷顶”),是一座型制严整、风貌地道的俄罗斯式东正教堂。:97-99、239:80-82日本建筑史学家认为,圣索菲亚教堂在规模之大、构思之完整方面,足可以与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相比。
历任掌院神父.
圣索菲亚教堂历史上先后共有9位掌院神父:
外部链接.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