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
李春生(1838年1月12日—1924年10月5日),男,台湾实业家、哲学家。生于大清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厦门,台北大稻埕仕商,既是以茶贸易致富的豪商,也是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奠基者,著有《天演论书后》、《东西哲衡》、《哲衡续集》、《宗教五德备考》、《耶稣教圣谶阐释备考》、《圣经阐要讲义》等,阐扬基督新教长老宗教义,力图驳斥天演说,被誉为「台湾茶叶之父」、「台湾第一位思想家」。
生平.
李春生出生于清道光18年12月17日(西历1838年1月12日)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厦门。父李德声以摆渡维生,母林氏,有姊一人、兄三人,排行么儿。因家贫自幼失学,常与长姊同为父工作间送饭,也与邻童沿街叫卖水果。约莫十四、五岁时(咸丰元年,1851年)随父于厦门竹树脚礼拜堂受洗,开始学习英文及汉文典籍,逐为成华洋之间的沟通桥梁。1857 年任职厦门英商怡记洋行(Elles & Co.),从事洋货茶叶贸易,此后一度自行创业「四达商行」,然 1864 年(同治元年)太平军攻打漳州,使得厦门商业停顿,随后李春生受怡记Elles氏推荐给苏格兰茶商约翰·陶德,转到其创设的淡水宝顺洋行(Dent & Co.)担任买办与和记洋行经理,同时也经营「三达石油公司」煤油生意。
《台湾通史》〈货殖列传〉将李春生与陈福谦、黄南球并列 ,《台湾省通志稿》卷七〈人物志‧历代人物篇〉中〈货殖〉 一节亦为之列传 。
李春生也热衷参与政务。1874 年牡丹社事件爆发时曾投书香港《中外新报》撰〈台事〉七篇议论国事,建议与日议和、加强防务。隔年 2 月则始担任清廷洋药厘纪念总局监察委员、台湾茶叶顾问等职务。1878 年(光绪 4 年)受台北知府陈星聚任命为台北城建筑委员,与板桥林本源家的林维源共同督造,四年后台北城竣工受巡抚丁日昌荐举五品同知衔加赏戴蓝翎,而后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劝请李春生与林维源于大稻埕筑千秋街与建昌街,鼓励外商投资。1890年福建台湾省设蚕桑局,林维源任局长、李春生则任副局长,于观音山麓种植桑树。隔年蚕桑局因刘铭传内调而废止,李春生则因功加同知衔,赏赐花翎。李春生也与林维源合组了「建昌行号」。除了担任「筑城委员」外,曾担任过「土地清丈委员」及台湾铁道「敷设委员」,对台湾铁路建设也有所贡献。
1894年甲午战争,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5月29日,日军依照条约前来接收,台湾民主国与日军爆发乙未战争,6月2日,清方与日方完成台湾交接,6月2日,日军攻下基隆,台湾民主国兵败如山倒,败兵次日退入台北并在台北城内劫掠,骚乱不绝。李春生等仕绅协议,派商人代表辜显荣单独前往基隆,并透过美国记者礼密臣(J. W. Davidson)、英商托姆逊(Thompson)、德商奥利(Ohly)前往基隆请日军进驻维持秩序,6月11日,日军进入台北,方使秩序安定。
8月,李春生向总督府申请各地设「保良局」,李春生担任设于大稻埕的保良总局会办。事后李春生因办理保良局及协助维护台北城治安有功,台湾总督府乃上报日本内阁赏勋局同意表扬,隔年(明治 29 年)2月3日李春生以外国人身分获颁勋六等旭日章,与礼密臣随总督桦山资纪赴日考察,写下《东游六十四日随笔》。1900 年,孙文曾访台,希望总督儿玉源太郎支持革命,未果。期间孙文皆由李春生接待。
李春生笃信耶稣基督,曾借由约翰·陶德结识当时在台湾传教的马偕博士,并且积极协助其传教。1884年清法战争爆发时多处教堂受乡民捣毁,尔后重建则由李春生等人士兴地出资。台北市长老教会如济南基督长老教会、李春生纪念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长老教会等皆有李春生家族贡献。晚年李春生贡献基督教,竭力宣扬教义,1901 年(明治 35 年)担任大稻埕长老教会长老,并不断著述阐扬基督教,有册《东西哲衡》、《哲衡续编》、《民教冤狱解》、《民教冤狱解续编补遗》、《宗教五德备考》、《圣经阐要讲义》、《天演论书后》等,后世学人誉为「台湾第一位思想家」。1924 年 10 月 5 日(旧历9月7日)逝世,享年88岁。墓葬于圆山附近 。
理论与主张.
曾天从所编撰的《台湾省通志稿》卷六〈学艺志‧哲学篇〉:「至于其根本论值,则似有一贯精神透澈于其间者。基督教之宗教道德精神是也。」而中西牛郎也曾为其小传定调李春生的思想体系以基督宗教为其中心。 李春生独尊基督新教,对天主教、东正教及伊斯兰教则抱持否定态度,就传统中国思想则肯定儒家、排斥释教、道家学说,对近代时兴的天演论、民主思想、共产思想也有所批判。李春生信仰基督新教,奉「天道」为其思想体系之核心,而就其晚年撰写〈孟子与墨子之较量〉也肯定墨子「兼爱」的和平观念 ,可窥视其中心思想。
对天演论、民主、共产思想的批判.
李春生对时兴的西方思想几近采取批判的态度,一方面出自于其基督宗教拥护的立场,一方面则是他对天演论、民主、共产思想的理解来自于严复所译赫胥黎《天演论》、穆勒《群己权界论》添加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的内容。李春生站在基督宗教立场上,以上帝为天道说,驳斥天演论的现代科学观外,更指出此物竞天择学说会导致天道大同的沦丧。
褒孔儒而贬释道.
李春生褒孔教而贬释道,在于他认为孔子有天道的信仰,并且引用《论语》、《中庸》等著述论证其立场,也因释道偶像崇拜违逆天道而斥绝。李春生认为,孔子后继的儒家学人舍弃天道思想,使得党同伐异层出不穷,释道二教趁虚而入。他引述《诗经》、《尚书》等,说明儒家早期承袭中国神道设教,其道德观是以基督宗教为基础,然而在孔子删《诗经》、《尚书》、秦朝焚书、后儒误读而扬人性弃天道超越性的说法后,而偏离大同为一的天道论 。
著作列表.
著作.
全册.
李春生(著),李明辉、黄俊杰、黎汉基(编),2004,《李春生著作集》。台北:南天。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