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中国寓言
「寓言」是中国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隐含寓意或教训之作品。「寓」,寄托;「言」,议论。寓言的创作运用类比的思维,以譬喻技巧和生动的描摹,将哲理或劝谏寄托在所编造的故事中。借古喻今,借远喻近,借物喻人,不少寓言作品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社会弊端与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中国寓言发展与流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寓言文学的三大发祥地(中国、印度、希腊)之一。 寓言一词始见于《庄子‧寓言》:「寓言者,藉外论之。」(假托他人之语,陈说自己之意。)《庄子‧天下》:「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重言指透过先贤的语言重复阐述道理,而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已具雏型,如:《庄子》、《列子》、《孟子》、《韩非子》、《战国策》等,发展时期可分类为五: 一、先秦--哲理寓言:作品集中在诸子散文中,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理念。 二、汉代--劝戒寓言:透过寓言来宣导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政治及生活予以人们警戒,如刘向《说苑》。 三、魏晋南北朝--嘲讽寓言:中国寓言创作的过渡期。主要融入两类,一是笑话,如:邯郸淳《笑林》、苻朗《苻子》;二是佛教故事,如:《百喻经》、《》。 四、唐宋--讽刺寓言:是寓言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时期。讽刺性强而哲理性减弱。著名的有柳宗元的寓言,如《》、《蝜蝂传》、《》(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五、明清--诙谐寓言:冷嘲热讽的笑话成分增多。著名的有刘基的《郁离子》。 中国古代寓言的特色. 中国古代寓言,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和艺术宝库,它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源远流长,寓意隽永。 二、题材广泛,兼收并蓄。 三、手法不一,风格多样。 四、体裁独特,结构宏伟。
中国寓言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