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竹山镇 (台湾)
竹山镇(#重定向 ),旧称「沙连堡」,后改称「林圯埔」,位于台湾南投县西南隅,地处浊水溪南岸、清水溪东岸,全镇面积约247平方公里,是台湾仅次于花莲县玉里镇的面积第二大镇。由于清代曾为云林县县治,而有「前山第一城」之称,并因其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等因素,至今仍与斗六市关系密切。 历史. 竹山镇旧称「林圯埔」(#重定向 ;),明郑时期(1665年)郑经颁布「屯田之制,以拓番地」,延申原本的军屯至原住民领域,派遣郑成功部将,参军林圯率屯丁200人由斗六门(今斗六市)入垦,越过阿拔泉溪(今清水溪),攻打牛相触口(今中和-{里)。林圯建立-{竹围仔庄(今竹围-{里)为根据地,将原居的邹族鲁富都()大社驱逐至东埔蚋(今延平-{里),双方爆发数起激烈冲突。1668年10月,邹族人夜袭围困-{竹围仔庄,林圯与百余屯丁悉数被杀。后斗六方面援军再度扫荡邹族人,将所屯垦之占领区命名为「林圯埔」。另屯弁杜、赖二姓的势力也进占浊水溪南岸之社寮(今山崇-{里、社寮-{里)、后埔仔(今中央-{里、富州-{里),使竹山成为汉人在南投最早开发的地区。而鲁富都亚群则失去清水溪流域与浊水溪流域的丘陵地,向后往大水窟迁徙。清乾隆年间,此地已成街市,成为通往中央山脉的重要据点。1886年(光绪12年),云林县设立时,县治即位今竹山镇云林-{里,故有「前山第一城」的美名;1893年,因浊水溪溪水泛滥成灾,云林县治迁往斗六。1901年设林圯埔支厅属斗六厅管辖,1909年斗六厅废止,林圯埔支厅并入南投厅。1920年行政区划调整,以附近竹林密布而改称「竹山」,设置竹山郡「竹山-{庄」,1931年改制为竹山街。战后初期,划归台中县管辖,设竹山区;1950年划归南投县管辖。 竹山街大字与现今里名对照表: 其中劳水坑、桶头、山坪顶、福兴、田子、鲤鱼尾在1909年为林圯埔支厅劳水坑区,其他为林圯埔支厅林圮埔区。 发展历史. 竹山的开发自林圯时代,从「下崁」、「竹围仔」开始,在西元1669年后向「江西林」、「社寮」方面开拓,这个阶段以浊水溪流域为开发地段。清朝前期新拓垦的有「大坑」、「田子」、「香员脚」、「猪头棕」、「福兴」、「鲤鱼尾」等地,汉人开垦方向由浊水溪沿岸转往山麓地区,林圯埔街形成街市,是农产及货物的交易中心。在清朝中叶后更往山区前进。开山抚番的实施,从林圯埔至璞石阁的道路开通,竹山成为前进后山地区的首要重镇,市区繁荣更甚,云林县旧城在此时设于林圯埔云林坪,林圯埔成为一兼具政治与商业功能的市街,而后县城迁往斗六,虽失去行政功能,商业仍兴盛。通商开港后,竹山地区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以樟脑、甘蔗、茶叶为经济作物。 日治时期的林圯埔是竹山、鹿谷两地的行政中心,具地区行政功能的竹山在此期间设有竹山制糖所,糖业成为竹山的经济产物,林业也在此时也有相当发展,在抗日事件中最著名的为林杞埔事件。1944年后,竹林业一枝独秀,设于延平地区的竹山农村工业区是以竹林加工为主而设立之工业区,该工业区也是南投县内最早规划开发的工业区。竹山市区的发展从1986年划出的「延祥-{里」可见竹山及延平两个地区发展紧密。现今竹山镇以观光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工业区转型为观光工厂,地处交通要道的竹山是自然风景区如:大鞍竹海风景区、溪头、杉林溪的入口城镇,在人文方面有古迹竹山连兴宫、社寮紫南宫等,现今的竹山是中部地区观光大镇之一。 行政区陈情. 1950年间,台湾省拟进行行政区调整,而竹山地区(含鹿谷)民众从竹山与斗六的地理、历史、文化、交通经济、治安等层面考量,由当时的竹山镇长陈博土、鹿谷乡长林朝阳、台中县参议员郑葆椿、林迟产、两乡镇的农会学务理事杨昭璧、张四川、竹山中学校长陈绍宽、竹山电信局长吴林、竹山邮局长吴海鱼以及两乡镇的乡镇民代表等具名,于当年提出陈情,希望能将竹山区划归斗六辖下。同年十月竹山、鹿谷划归南投县,竹山区住民的期望落空,但是竹山与斗六的密切关系,在此却一览无遗。 地理. 地形. 竹山镇内有下列地形: 气候. 气候可细分为: 人口. 根据南投县政府民政处统计,2023年底竹山镇户数约2万户,人口约5.1万人,镇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延和里与大鞍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5,711人与403人。 竹山镇历年人口变化(1981年-2030年) 政治. 历任首长. 日治时期竹山郡守与竹山-{庄-{庄长. 中松乙彦转任,后成为日治时期高雄市末代市长。 镇政组织. 竹山镇公所是竹山镇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镇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竹山镇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南投县政府。镇长由全体镇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竹山镇公所并置镇政会议,为镇政最高决策机构,在镇长之下,设有6课3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5个附属机关。 竹山镇民代表会是竹山镇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竹山镇全体镇民立法和监察镇政。镇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竹山镇民代表会共有13位镇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6席镇民代表、第二选区5席镇民代表、第三选区2席镇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3位镇民代表互选产生。 行政区. 依地理、聚落及国中学区可分为五个次分区: 商业. 概况. 清代林圮埔为开发东部的动镇,商业繁荣之盛在《云林县采访册》里称林圮埔为「沙连堡贸易总市」。当时东埔蚋(今延平)与社寮也有街市,东埔蚋的沙东宫至-{庄尾,以及社寮的大公街,都位于交通要道上,人烟稠密。日治时期竹山市集由连兴宫前转往新设立的「林圮埔消费市场」,在连兴品前设有「竹笋批发市场」,是以广大竹山市区范围。在都市计划下,横街、下横街、竹山路、云林路成为主要商业活动街道,竹山商圈也就此形成。当时的竹山在公路与客运汽车开通下,成为邻近村-{庄的交通中心,加上竹山为郡役所、街役场所在地区,机关的林立与交通条件改善,使竹山商圈更为繁荣,在昭和年间的竹山已有现代化都市的雏型。二战后竹木业兴盛时期,竹山是运输业的休息站,国人旅游习惯的养成,使竹山成为前往溪头、杉林溪游客的投宿及用处地点,街上的旅社每每客满,餐饮业也不断成长。 而后竹木业荣景不复以往,在靠近溪头、杉林溪的民宿业兴起,高速公路使竹山省道的优势不再,以及人口负成长下,竹山的商业受到一定冲击。虽说如此,现今的竹山仍是南投县内的区域中心之一,与员林客运竹山站形成了以竹山为中心的竹山次生活圈 商圈. 竹山市区目前以云林路、竹山路、集山路、下横街、横街等路段商家最多,竹山形象商圈、传统市场就位于这个区块内,大明路是各地旅客来往竹山市区的主要道路,亦有不少商家。 文化. 竹山郡役所宿舍群. 2016年南投县政府编列预算,在竹山警察分局后方兴建新分局大楼,但此处存在日治时期竹山郡役所防空壕、老凤凰木与郡守官舍等宿舍群,工程恐破坏文化遗产,引发抗争要求保存。 交通. 铁路与轻便轨道. 日治时期该镇之轻便铁路先后共有: 现今竹山镇无铁路经过,但距云林县林内乡林内车站仅10余分钟车程,有公车客运(如台西客运7127路)往来其间。 公车. 于竹山设立站点的客运业者如下: 参考资料. 书籍.
竹山镇 (台湾)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