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家乡
玛家乡(排湾语:Makazayazaya)位于台湾屏东县东北方,北临三地门乡,东侧和北侧连雾台乡,西邻内埔乡,西南连万峦乡,南接泰武乡,为台湾本岛面积最小且唯一未满100平方公里的山地原住民乡。地处中央山脉南段,大武山北侧,地势险阻,起伏甚大,气候上属热带季风气候,乡内居民以台湾原住民的排湾族为主。乡境内的三和村为飞地,夹在长治乡、内埔乡与盐埔乡之间。
历史.
玛家乡为排湾族玛卡札亚札亚社(Makazayazaya)、马须利德、娃卡巴、卡扎给兰、排湾(Payuan)的居住地,玛卡札亚札亚在排湾族语中是指「倾斜的山坡地」,意指其部落是居住在溪流坡地上,玛家在史前时期到日治时期前,一直由Vavulengan大头目家族分别担任最高领袖,目前Vavulengan当家长嗣为徐春美(Eleng Vavulengan),目前此家族已记载到十六代,而排湾地区则由排湾道旮督(Tjaugadu)家族担任领导。日治时期将部分居民迁居,设置警察驻在所治理一切事务,在1920年的地方改制中划入高雄州潮州郡。战后初期将上述五村名字改为玛家、北叶、凉山、佳义、筏湾(后又正名为排湾),因文献及口传历史都认为大武山(Kavulugan)排湾(Payuan)部落是台湾原住民排湾族的发祥地,于是经台湾省政府在1986年4月2日将音译错误的筏湾村正名排湾村,原定的乡名为「玛佳沙」,后于1946年改为玛家乡,划归高雄县管辖,1950年改隶屏东县至今。
人口.
根据屏东县内埔户政事务所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3年底玛家乡户数约2.2千户,人口约6.7千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86人,是屏东县下辖八个山地乡中人口密度最高者,在全台湾所有山地乡中,人口密度排行第二高(仅次于台东县兰屿乡)。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三和村与玛家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2,433人与515人。
政治.
乡政组织.
玛家乡公所是玛家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玛家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玛家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4课3室等7个内部单位。
玛家乡民代表会是玛家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玛家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玛家乡民代表会共有7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4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3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
玛家乡为屏东县议会第十选区,在屏东县议会53席县议员中,玛家乡共选出1席县议员。
行政区划.
以下列出的「村」属于行政区划,因此村内可能有数个部落。括号内皆为排湾语与日语名称。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