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715年(开元三年)—770年(大历五年)),荆州江陵县人,唐朝诗人,宰相岑文本曾孙,边塞诗代表人物,与高适并称“高岑”。曾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生平.
少孤贫,刻苦学习,遍读经史。江陵县(今湖北荆州市)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守选三年,释褐(脱去平民粗布衣)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岑参有《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云:“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天宝八载(749年),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第一次出塞。天宝十三载(754年)又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第二次出塞。前后两次在边塞驻守安西四镇(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共六年,直到至德二年(757年)才返回中原。岑参把封常清称作“国士”,有二首诗赞美封常清的军威“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而又推崇他“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回到朝廷后,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岑参自言“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后来又担任了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766年),官至嘉州刺史。罢官后,大历五年(770年),客死于成都。有四世孙岑卓儿。
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之作,以风华绮丽见长。宋人许在《彦周诗话》中说“岑参诗意自成一家,盖尝从封常清军,其记西域异事甚多……古今传记所不载也”。岑参死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八卷。杜确《序》里说其诗作“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盛唐边塞诗人有功名者,达者高适,迈者岑参,双在《唐诗三百首》中。
名音争议.
“参”是多音字。程龙权《人名中“参”的读音》认为此“参”读cān,并举出四首宋诗作为证据。比如下面这首。
《全宋诗》卷二五二四有廖行之的《书怀》
莱衣喜气著青衫,世路从渠裂两骖。
试问虚名空斗北,何如荣养乐陔南。
邻墙饱听新诗句,尊酒相从几笑谈。
闻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谁复似岑参。
“参”和“衫”“骖”“南”“谈”押韵。孔平仲、刘克庄、洪皓也曾以“岑参”押同样的韵写律诗。那么说明宋代认为“参”此处应该是仓含切,演变到普通话该读cān。
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 草案》则以规范性辞书的身份规定此“参”读shēn。在当今大陆的语文教学与学术交流中,人们一般都将此字读为shēn。这一读音已具有社会性。
注释.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