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上环大笪地
上环大笪地是香港大笪地的起源,由1840年代香港开埠初期开始出现,差不多有近150年的历史,到1990年代才正式被社会淘汰。 历史. 1841年,根据《南京条约》,香港岛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同年1月,英军于上环水坑口街一带登陆,举行升旗仪式,以表示正式占领香港,并且于该处建立了一个军营。其后,该处的军营迁往了上环尾至西环头,即大约高升街至东边街一带,因此这个地方现时仍叫做「西营盘」,意思即是「军营盘地」。军营搬出后留下一块有树木的旷地,吸引附近居民在此歇息,逐渐形成了一个夜市,被称为「大笪地」或「平民夜总会」。 初时的上环大笪地以江湖卖艺者的表演为主,包括马铃薯、画炭相、木偶戏、耍功夫等,亦有讲古佬及医卜星相的人聚集讲故事及占卜,为附近居民提供娱乐。其后该处发展成一个墟市,有著跳蚤市场的特色,售卖廉价的日常用品。往后更发展出大牌档一类的食肆,当中以避风塘炒蟹、豉椒炒蚬、鱼蛋、鱿鱼、海鲜粥、糖葱饼、当当糖、麦芽糖及炸萝卜饼等食品最为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份人转到上环港澳码头对开的「新填地」成立另一个大笪地。1970年代,随著当时香港市政局将旧大笪地土地收回发展荷李活道公园,整个上环大笪地也搬到港澳码头一带。到了1992年,随著中区填海计划需要将该地发展成中环(港澳码头)巴士总站,加上大笪地已逐渐式微,上环大笪地也正式结束其历史使命。 在2002年9月,政府重开「上环大笪地」,并成为设有300多个档位的跳蚤市场。不过摊档在短短一年时间锐减至只有20多户,有小商户更因承办商拖欠政府半年租金而面临被逼迁和倒闭,小商户其后决向当时的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求救。立法会议员李卓人批评港府的振兴本土经济计划「有头威,无尾阵」。相隔两年后,到2004年1月政府为推动本土经济发展而再次重开上环大笪地,不过因承办商「失踪」和欠租,其后交由中西区民政事务署接手,但最后商户亦亏本离场。商户批评政府价高者得的投标方式存在漏洞,并没有研究营办商的背景,也无监管营办商的经营手法和四度更换管理公司。
上环大笪地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