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冈山区
冈山区(#重定向 ),古称「竿蓁林」,后称「阿公店」,日治时期改称「冈山」,前身「冈山镇」,位于台湾高雄市西部。北临路竹区、阿莲区,东邻燕巢区、田寮区,西邻永安区、弥陀区,南接桥头区、梓官区。当地人口约9.6万人,地势东高西低,以蜂蜜、豆瓣酱及羊肉合称冈山三宝著名,为北高雄的商业金融服务、企业贸易外销及交通系统转运中心。因区内设有冈山本洲工业区及捷运的开通,工商活动相当繁荣,为原高雄县内仅次于凤山的第二大商业服务中心。台铁的冈山车站为台南、高雄两大站间仅次于新左营车站外最繁忙之车站。未来捷运系统红线计划自本区南端的R24南冈山站往北延伸至路竹区及湖内区,并在区内增设三个高架车站。 历史. 冈山区最早的汉语地名有「竿蓁林」与「阿公店」。一说此地原是船仔草(竿蓁仔)丛生之地;原居此地的平埔族称为「Agongtoan」,意为「很多船仔草」,使用闽南语的汉人移民以近似的闽南语读音音译为「阿公店」(A-kong-tiàm)。另有一说是,平埔原住民「阿加」社,音转为「阿公」(a-kong),后人又加上「店」字作为地名。第三说则为,古时一名老翁,在此地开设杂货店,并提供免费茶水给过路商旅游客饮用,故人称为「阿公店」(文人雅称为「翁店」、「翁舍」。 本区所辖后红里亦为荷据时期郭怀一事件发生地。 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台湾总督府以附近阿莲有大小岗山为地标,改地名为「冈山」(--  "Okayama" ),在此设置「-{冈山庄」,为高雄州冈山郡役所驻地,后因发展迅速,改为冈山街。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由于日本在此设立空军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为了瘫痪日军战力,至少空袭台湾25回。当时为日军南进重要空军基地的冈山(日本海军第六十一航空场),曾于1944年10月14日遭受盟军毁灭性轰炸,美军出动130架次B-29轰炸机在冈山上空,投掷650吨炸药大轰炸,造成日军和冈山人死伤,史称「冈山大空袭」。 战后改设高雄县冈山镇,仍为台湾重要的空军基地,空军官校也设在此地,并建有许多的空军眷村。由导演曹瑞原改编自白先勇同名短篇经典小说作品公视戏剧一把青中的二层军眷取景地为冈山醒村。 2010年12月25日高雄县市合并,改为高雄市冈山区。 日治时期事件. 日治初期的「匪乱」现象. 冈山区地理上靠近大岗山,清治时期的大岗山是民变频仍暴发之地,山上的石灰岩洞易于居住,长期有盗匪盘据。日本治台后,开始试图消灭,故日治初期经常发生匪徒攻打冈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事件。 1897年7月2日傍晚,阿公店宪兵守备队小林伍长等9人,在刘堡公(即现在刘厝里)与街尾仑(现在的乐群村与信义里)遭遇到土匪。1898年3月21日凌晨,冈山的「阿公店辨务署」发生重大侵入失窃事件。盗匪趁辨务署人少,进入署内偷走银币1700多圆,纸币400多圆,以及鸦片烟膏35盒,进入官员办公室夺走钟表毛毯等物品,是卢石头带领山猪窟匪魁魏少开及其14位手下所为。5月24日,有数百人意图袭击阿公店邮局,被击退。9月28日,200多人发动攻袭阿公店,先到五甲尾(现在冈山嘉兴里)切断电话线,向阿公店街进击。在凤山宪警过来支援阿公店之后,匪徒被击退。 10月13日,卢石头、陈鱼、魏少开等人,在五甲尾附近聚集300多名群众,宪警于是派队出发到五甲尾侦查,巡查队长中村被击毙,匪徒切断电信设备,分两路向阿公店前进。宪警坚守阿公店街北口及寿天宫一个多小时,后来匪徒撤退到五甲尾,在凤山支援的警力来援后,匪徒于第二天被击溃。11月18日中午,上百匪徒群集于援中港。3名警察前往侦查,在蚵仔寮遭遇匪徒,与之对抗,警察后来逐步被逼退到大舍甲庄,后来匪徒向海岸方向散去。 12月初,冈山地区遭遇到日治以来最大的攻击。12月2日到3日,由卢石头、魏少开等人率领的群众攻击阿公店。匪徒兵分两路,从东北的五甲尾还有阿公店的西南方由卢石头带队进攻,共有500到600名匪徒聚集。12月2日晚上,在后协庄有300名匪徒集结,由13名宪兵和7名警官组成的队伍,与卢石头等200多名匪徒激战,有27名匪徒被宪警杀死,卢石头与剩余群众向顶盐田(桥头顶盐里)方向逃逸。3日,支援警力来到,匪徒往桃仔园(左营地区)及螺底山散去;而五甲尾的匪徒则往大岗山方向躲入田寮山区。这些匪徒后来在5日下午,袭击阿莲派出所。6日晚上宪兵在拔仔林附近与百名匪徒遭遇,将匪徒击散。 阿公店大虐杀. 1898年11月25日至12月27日,日本台湾总督在当时动乱严重的北起嘉义,南至屏东北部的地区进行两次「南部一带之讨伐」。在这些军警联合的行动中,以在阿公店区域的行动最为残暴,为了确实扫荡威吓抗日份子,日军在可疑庄头以激烈的「清庄」方式,将庄头的青年男子全部杀光,造成数千人死亡与数千户房屋毁坏。残暴手段引起在台湾传教的多国传教士联合向香港《 每日新闻 》("Daily News")投书抗议此一非人道的行动,成为国际注目的事件,史称「阿公店大虐杀」。 日本在完成台湾占领的过程,由于台湾民主国与台湾人本土意识的抵抗,以致日本军队有时以「无差别手段」攻打部份顽强抵抗的庄头,造成部份地方势力「角头」成为抗日人士,逃入山区,落草为寇。在1895年至1900年间,抗日人士到处破坏攻击日本岗哨,甚至向平地庄头抢劫财物,使得社会进入失序状态。 日本军警在清除南台湾匪徒的过程,由于阿公店为台南至凤山间最重要的庄头,附近又有众多山丘可供躲避,所以成为众多抗日分子攻打的目标,日本军警就在这附近村庄强力扫荡。目前留下的记录,共有高雄燕巢区滚水,田寮区牛稠埔事件、鹿埔事件、桥头区笔秀、中崎、六班长,和台南龙崎区下寮仔等。清庄记录的共同点,都是日军到庄头要求交出抗日首领,庄头民众因故无法完成命令,日军就集合全村16岁以上男性,集体以刺杀或火烧的方式屠杀。2012年年初尸体挖掘出来安葬后可发现当时多数人被斩首,其余被放火烧死。 典宝溪事件. 当时冈山区最有名的抗日人士是后协人卢石头。卢石头生于1870年,依当时的行政建制,是清朝福建省台湾府凤山县仁寿上里后协庄人。依当时官方记录,他于1895年底加入抗日行动,有部下50名,他经常出没于阿公店街附近,主要的根据地是嘉祥内里岗山头地方,即现在大岗山北端的岗山头,他是当时大岗山土匪的第二号人物。 1898年12月11日,陈鱼率领约150位匪徒,袭击援巢中庄。13日,魏少开与卢石头率领600多名匪徒进攻阿莲庄派出所,派出所10名警员有9位被杀。 14日,魏少开与卢石头带领200多人袭击右冲庄(楠梓区右昌地区),绑走庄长和次子等5人。楠梓庄的15名宪警前往右昌,与匪徒对峙。下午4点多,由楠梓派出所增援的警力到来,匪徒溃散搭乘舟筏欲渡过典宝溪逃逸,宪警在溪边扫射卢石头等人,卢石头等30多人当场毙命。 战后重大事件. 二二八事件. 1947年2月底在台北爆发二二八事件。3月4日开始,为了地方安全,由战后初期的冈山郡守刘朝四、冈山区署洪石笋区长、省参议员吴瑞泰等三位台湾人出面和军方协谈,请军方勿让军队外出,由他们三人代理维持治安。 冈山的外省人在空军基地的「外省人集中区」受到保护, 也有部份军队躲到大、小岗山。这些外省人在当时面临粮食,由日治时期曾在中国的日本海军医院行医因而学会讲北京话和外省人沟通的高耀苍医师,用自家汽车载运提供给他们粮食。 二二八事件期间冈山秩序的维护,由「三民主义青年团」负责。冈山的三民主义青年团位于冈山旧火车站和冈山路之间的北排建筑。长老教会牧师萧朝金,在战后成为冈山「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团长。在冈山的军警瘫痪时,由萧牧师动员学生维持治安,成了地方稳定的力量。但也由于三民主义青年团自行接替管理地方治安,这些人的「接收」行为,使得萧牧师后来被外省军警定罪为「收容暴徒的人」。 1947年4月22日的《高雄县警察局二二八事变逮捕人犯处理情形表》记录,冈山三位「未经法院审判」,却号称被「依法枪决」者为:萧朝金、余仁德、刘登基。目前有纪录的,被抓而未枪毙者的遭遇,有陈淇泽被关半年,以及王福堃。 冈山区于二二八事件后被逮捕或至今下落不明的人甚多,但无文件记载,仅能由当地民众口述历史。 县市改制时期. 自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由所属原高雄县与高雄市合并,冈山升格为直辖市一区。 聚落发展. 荷兰统治时期. 荷兰统治时期,冈山平原的居住者为原住民平埔族群马卡道族「搭加里扬」社(荷兰文献记载为-- ),荷兰人于1635年底发动搭加里扬之战「讨伐」搭加里扬人后,搭加里扬人撤离冈山平原迁往屏东平原。荷兰人清空高雄平原之后,开始将汉人引进此区开垦。 后红. 1652年9月7日爆发郭怀一事件的欧汪之战,战后垦殖人口锐减,大员当局召集新港社、萧垄社、麻豆社、大目降社、目加溜湾社的西拉雅族移住此地;后来汉人因战乱而涌入台湾,农业才逐渐复苏;也因部分西拉雅族移居,使得后红闽南语读音与台南市将军区沤汪地区之读音相同。本聚落早期主要分为顶后红与下后红,并于民国71年4月以冈燕路为界,北设碧红里,南为后红里。 郑氏政权时期. 郑成功于1661年来台后,分派各地的军事部队成为屯田组织开发聚落,此区目前以「军事名称」为地名的行政区域皆出现于此时期。 清领时期. 石螺潭(今福兴里与石潭里). 位于冈山区西南方的石潭里和福兴里,在清领至日治时期称为「石螺潭」,是和阿公店街同时出现的聚落。1718年出版的《凤山县志》中,石螺潭地名首度出现。故最迟在1710年左右,汉人即已到此地开垦,可能是郑氏王朝时期到后协开垦的汉人,发现石螺潭平埔族的渔获不少,逐渐搬到此地进行养殖业。1727年画好的《雍正台湾舆图》,在冈山区范围出现的有「竿蓁林」、「阿公店」、「穵仔社」、「浊水溪庄」、「石螺潭」等五个地名。  1741印行的《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记录石螺潭在台湾府的仁寿里,也记载雍正年间对石螺潭所征税的事实,石螺潭是当时台南高雄地区的六个能被征税收的,有渔获的鱼潭之一,经济活动相当活跃。  1894年的《凤山县采访册》中记载,石螺潭的鱼塭不少,可灌溉的田有二十甲。书中并记录石螺潭当时已经设有供人读汉文书的「社学」一处,可知当时的石螺潭已经是个注重教育的聚落。 阿公店. 阿公店为冈山在清康熙后期到1912年之间使用的地名。 清朝时期,冈山成为邻近地区的水陆运中心:水运可由阿公店溪的出口(弥陀旧港口)北上尧港,把货物运送到台南府城交易;陆运方面因冈山位于台南府城到凤山县城(今左营)的南北向官道大路必经之地,也是沿海弥陀、永安等村落和近山阿莲、田寮等农村行旅步程的中途休息站,旅客往来不绝、移民定居者增加。 阿公店地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简炯仁认为,根据伊能嘉矩的考据,「阿公店」原为马卡道系平埔族「阿加社」的故地,是故「阿公店」地名的由来,应是汉人至此开垦后,将「阿加」转音为「阿公」再加「店」字而成。依简炯仁教授的考据,台湾的传统地名多具有两个不同的念法,一为意译原住民地名,一为音译原住民地名。由于当时凤山县境形容「很多船仔花」的「番语」为"Agongtoan"或"Agongtoen",加上此地于康熙58年(1917年)已形成有许多「店」铺的市集,是故汉人将此原住民地名音译为「阿公店」;又竿蓁的土名为「船仔花」,是故将番语「很多船仔花」的地名义译为「竿蓁林」。 地理. 概况. 冈山境内除大、小岗山两座隆起珊瑚礁的残-{丘外,全境均为平原地形,阿公店溪自东边丘陵发源,蜿蜒贯穿本区。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23 ~25℃,年雨量约1500公厘左右。 人口. 根据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3年底冈山区户数约3.6万户,人口约9.6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竹围里与和平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8,648人与514人。 冈山区历年人口变化(1946年-2030年) 政治. 区政组织. 冈山区公所是高雄市政府在冈山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高雄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4课4室等8个内部单位。 参考资料.
冈山区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