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镇
埔里镇(#重定向 ;#重定向 ;巴宰语、噶哈巫语:Puri/Purisia;邵语:Qariawan),旧称「埔里社」,位于台湾南投县东北部,座落于埔里盆地之内,在清代是属于水沙连的一部份,由于位居中台湾内陆风景点的中心位置,今日已逐渐发展为中台湾的旅游重镇。也是南投县东北部的区域中心,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机能的服务范围有埔里、国姓、鱼池、仁爱等四乡镇,南投县唯一的国立大学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座落在该镇西南方,其市中心海拔高度约440公尺。
历史.
埔里盆地原为泰雅族与布农族两大族群的生活地域,眉溪为界,北为泰雅族人,南为布农族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遭到汉人的入侵而爆发郭百年事件,对泰雅、布农两族的冲击甚大,导致清政府一度禁止汉人入垦。依《公议同立合约字》记载,平埔原住民是在清道光三年(1823年)受邀入垦,较汉人晚于九年进驻,来自的族群有洪安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布萨与巴宰等五族十四社,是埔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移民潮 。后来,清政府眼见汉人不断地涌入埔里开垦,因此禁令无形中成了虚设,故台湾兵备道夏献纶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11月8日解禁,刘铭传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设埔里社抚垦局,埔里社抚垦局至日治时期仍然沿用。
埔里社对外交通最早开通的「埔里社轻铁线」,终1911年开通,有4条铁道路线:埔里─外车埕(今水里乡车埕),埔里─眉溪,埔里─桃米坑大坪,埔里─小埔社。
地理.
地形.
埔里镇位于南投县中部偏北,北与东邻仁爱乡,南接鱼池乡,西临国姓乡。面积约162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第三大镇。全镇由中央山脉、合欢山白姑支脉与雪山山脉大横屏支脉包围,境内由起伏的丘陵与埔里盆地构成,地形则属于典型的陷落盆地地形。盆地南北受南烘溪、眉溪两大河川切割,是浑然天成的远古湖泊流失所遗留的盆地地形。
气候.
全镇位处台湾中部丘陵区,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所以冬天不严寒,夏天不酷热,雨量丰富、云雾多、湿度大蒸发量小,没有强风,是一个气候宜人的乡镇。。
人口.
根据南投县政府民政处统计,2023年底埔里镇户数约2.9万户,人口计有77,035人,其中男性人数38,093人,女性人数38,942人,性别比约为97.82,是南投县性别比最低的行政区,镇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枇杷里与成功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8,849人与283人,其中枇杷里也是南投县的人口第二大村里。
1998年埔里镇人口达到最巅峰,计有88,271人,其后转为逐年减少并已连续25年人口负成长。
埔里镇历年人口变化(1981年-2030年)
政治.
镇政组织.
埔里镇公所是埔里镇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镇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埔里镇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南投县政府。镇长由全体镇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埔里镇公所并置镇政会议,为镇政最高决策机构,在镇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4个附属机关。
埔里镇民代表会是埔里镇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埔里镇全体镇民立法和监察镇政。镇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埔里镇民代表会共有16位镇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5席镇民代表、第二选区5席镇民代表、第三选区3席镇民代表、第四选区3席镇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6位镇民代表互选产生。
行政区.
现今埔里镇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埔里街属台中州能高郡。埔里街辖埔里、大肚城、枇杷城、珠子山、挑米坑、生番空、乌牛栏、房-{里、水尾、牛相触、牛眠山、福兴、史港坑、小埔社、大湳、水头等16个大字。1946年1月,改为「埔里镇」,属台中县能高区。1950年10月,调整行政区域,埔里镇改隶新成立的南投县:233。
埔里镇共辖33个里,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
交通.
公路.
埔里镇横向主要公路是台14线,自国姓北山坑沿南港溪岸进入,抵达乌牛栏就此与台21线交汇,继续向东穿越埔里市区,通往雾社、奥万大、鲤鱼潭等景点,此段被称「埔雾公路」;纵向主要公路有台21线、县道131线,台21线至糯米桥开始沿史港溪溪岸,自埔里盆地北端大坪顶进入,抵达史港便离开沿溪景观,经过牛眠便急转向南,通往埔里市区,与台14线共线至乌牛栏,开始分歧,继续向南往鱼池乡,此路乃为主要通往日月潭的道路,是中潭公路系统一部份,镇内最高学府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也位居此路段、并赖此路对外联络。县道131线自埔里市中心出发,往南经水头、牛洞便有了峡谷景观,日治时期已经出现「耶马溪」美名,因为此段峡谷地貌可与日本九州耶马溪媲美,在道路尚未发达之时,昔日是当地人的避暑胜地,现今建凿一座水头隧道,使此路畅行无阻,向南是通往鱼池市区与九族文化村。
以下为埔里镇主要公路:
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造成中横公路主线中断之后,埔里逐渐成为联络台湾东西部的重要通道。
客运.
埔里因位处四周地区交通枢纽,大众客运运输相当发达。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