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尖山
中央尖山(溪头群匹亚南、志佳阳群;:488-489、--
),是台湾中央山脉北段一座高山,海拔3,698公尺,为中央山脉第四高峰,在著名的百岳中排名第10,山顶设有三等三角点第6015号,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与花莲县秀林乡富世村之间,太鲁阁国家公园园区内。中央尖山位于中央山脉主脊高山区的最北段南湖山群、南湖大山南边主脊棱上,这两座大山构成中央山脉北段两个犄角,登山界习并称为南湖中央尖。百岳中的中央尖山与大霸尖山、达芬尖山合称「三尖」,中央尖山高度为三尖之首。
地形.
中央山脉主脊由南湖大山往南,在中央尖山东峰直角转为呈现东西走向,向西约两公里后,又在中央尖山西峰直角转为向南走向,然而中央尖山东西走向的棱线岩层却是南北纵向,南壁小瓦黑尔溪源头是险恶的崩崖,北壁中央尖溪源头也是寸草不生的峭壁,尖锐锥形似刀刃般的尖峰,有如中央山脉上的金字塔,故有「宝岛第一尖」之称。
由于刀刃般高耸的尖顶与锥状的山峰,显露出中央尖山的「尖」与「险」,成为周边族群分布的边界。主脊南侧小瓦黑尔溪源头为翻越奇莱北峰东迁、进入立雾溪流域的太鲁阁族势力范围,有内太鲁阁聚落原居于此,称中央尖山为--
。中央尖山东峰往东南方接三池山的支棱北侧陶赛溪流域,与南湖大山往陶赛峰东南支棱的南侧大浊水南溪源头,为东迁的陶赛群赛德克族势力范围。南湖大山东南支棱的北侧为南澳群泰雅族。中央尖山以及西伸往新鞋山支棱以北为兰阳溪上游()溪头群泰雅族的传统猎场,匹亚南(,现汉名为1959年蒋经国50大寿来此所改称南山村)族人沿耶克纠溪上溯翻越兰阳溪、大甲溪分水岭-{木杆鞍部,前来南湖溪、中央尖溪溪谷,搭建一连串的香菇寮,称中央尖山为--
。西方大甲溪上游()、新鞋山支棱以南的志佳阳群(,今台中市和平区环山部落及周边部落群)泰雅族人认定中央尖山是一座灵山,神圣不可侵犯,至今仍尊为圣山,相信守护他们并保佑作物丰收的祖灵就住在圣山中央尖山,称为--
,为泰雅语--
(帽子)--
(岩屑)的简称,尊崇中央尖山、雪山(--
)、南湖大山(--
)依长幼之序为圣山三兄弟。:488-490:上册222-231
日治时台湾总督府进行五年理蕃政策,发动太鲁阁战争之前的1913年,野吕宁为进行战争准备的太鲁阁方面地形测量,攀登南湖大山,观测到其正南方直立尖耸的无名峰,而赋予中央尖山的新名称,为耸立于中央山脉中的尖山之意。:488
中央尖山通往中央尖山西峰之间,为呈现东西走向、路迹风化严重的中央山脉主棱脉、难以通过的断脊,岳界有「死亡棱线」一称,为中央山脉主脊纵走的一大难关。
原住民以外有记录的中央尖山首登即在1928年8月9日登顶,由台北一中(今建国中学)登山部,教官新沼佐助、濑古喜三郎与学生,包括仓田、三泽、本间、藤崎、桥口等诸氏,加上台北高校生原氏等一行19人与鹿野忠雄,藉著太鲁阁族向导的强力支援,自太鲁阁方面溯小瓦黑尔溪由死亡棱线来回,前后以14天达成。
山难.
重定向;重新导向;
中央尖山、中央尖山西峰之间,风化严重极为危险的「死亡棱线」,过去有两次发生死亡山难的记录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