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区
香山区(台湾客家语海陆腔:hiongˋ sanˋ kiˋ;#重定向 ),旧称「番山」,前身「香山乡」,位于台湾新竹市西南部,西滨台湾海峡,北临北区,东邻东区,东南连新竹县宝山乡,南接苗栗县竹南镇、头份市。全境面积约为55平方公里,为新竹市面积最大的区,约占新竹市总面积的56%。
历史.
地名由来.
香山地名由来有两种说法:
开发沿革.
清领时期.
香山原为道卡斯族竹堑社的所在地。相传永历三十六年(1682年)明郑军北伐路经此地,沿途征召道卡斯族运输粮草,族人不堪其扰,迁至今新竹一带。后有后垅社与中港社迁居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世杰开垦竹堑,复开垦竹堑以南的三十九庄。当时有陈、许与曾三姓开辟香山地区,然时遭道卡斯族抵抗,三姓垦民30于人遭其杀害,此地汉人遂绝迹。后于盐水港划土牛线并设置隘寮防守,汉人再次聚集。乾隆初年将土牛线外之地给予道卡斯族耕种,土牛界线随之解除:793。后由于竹堑港经常淤塞,于南侧另辟新港,原有的港口就以「旧港」称之。嘉庆十二年(1815年)新港又淤塞,故重开旧港,然此时港口已不稳定,道光二十年(1840年)大型船只已无法进入。于是至道光五年(1825年)开辟香山为港口:49,因其位置接近福州府,而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
香山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划属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年)改隶新成立的彰化县。九年(1731年)改隶新成立的淡水厅。光绪元年(1875年)设立台北府,改隶新成立的新竹县。十一年(1885年)设立福建台湾省,台北府位于其辖区内。
日治时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台湾进入日治时期,香山划属于台北县新竹支厅竹北一堡:148。三十年(1897年)改隶新竹县。三十一年(1898年)废除新竹县,改隶台北县新竹辨务署。三十四年(1901年)废县置厅,香山隶属于新竹厅香山区。四十二年(1909年)合并全台湾二十厅为十二厅,香山区隶属不变。大正九年(1920年)废厅置州,改隶新竹州新竹郡香山庄。十六年(1941年)废-{庄并入新竹市,原-{庄役场作为新竹市香山出张事务所使用。
战后时期.
1945年香山划属于新竹市,隶属于台湾省,大字亦改制为里。1946年新竹市第八区与第九区合并为香山区。1950年原新竹县改名桃园县分拆出新竹县与苗栗县,原新竹市改为新竹县新竹市:148,香山区自新竹市分出,改制为新竹县香山乡,里亦改制为村。1982年香山乡再并回新竹市,凭此新竹市恢复省辖市:148,村亦改制为里。但一开始省辖新竹市仍不设区,香山一度成为纯地理名,直到1990年才在原香山乡基础上恢复香山区。
地理.
地形.
香山湿地.
香山湿地位于客雅溪口至盐水港溪口的沿海地区,为一片长13公里,宽2公里,面积1,025公顷的潮间带,由客雅溪与盐水港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58
香山湿地出现过的涉禽,纪录中有277种,其中26种为保育类动物,聚集于客雅溪口的水笔仔纯林内,每当退潮时大批水鸟集中至浅滩觅食,涨潮后再退至客雅溪北岸的新竹海埔新生地:59、61。由于淡水河口近年的开发压力,冬季来自西伯利亚、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的候鸟,多由竹围湿地与关渡湿地转至香山湿地栖息。:59
香山湿地是台湾本岛招潮蟹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地区,纪录上超过40种,数量达400,000,000只,其中和尚蟹有250,000,000只,台湾招潮蟹有10,000只:58。香山湿地也是北台湾重要的鱼场,潮间带地形平缓,有不少鱼苗与蟹苗生长,客雅溪口西北海域同时划为保护礁禁渔区:61。香山湿地也是北台湾最大的牡蛎养殖场,亦是台湾本岛牡蛎养殖的北限区域,但于1997年受海水污染影响,造成产量锐减。
1996年在澳洲举行的拉姆萨公约组织会议中,将香山湿地列为「东亚重要湿地及水鸟保护网」:61。2001年经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公告为新竹市滨海野生动物保护区。
人口.
根据新竹市香山区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香山区户数约3万户,人口约7.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1,438人,为新竹市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虎山里与南港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6,255人与871人。
香山区历年人口变化(1990年-2030年)
政治.
历任首长.
资料来源:新竹市香山区公所
区政组织.
香山区公所是新竹市政府在香山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新竹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秘书之下,设有3课3室等6个内部单位。
经济.
香山牧场.
香山牧场位于母圣宫后方的丘陵内,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今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的示范牧场。面积约100多公顷,辟有3,000公尺的牧路,2,800公尺的供水系统与12个牛只饮水池,所饲养的乳牛采全天开放制度。:769
香山蚵田.
光绪十九年(1893年)梧栖蚵农林祐与林盖兄弟,邀集香山当地居民出资养蚵。初期采插篊式(以竹板插于滩地的养殖法),后受台风影响,改行平挂式(以利器将蚵壳穿洞,绑在蚵架上的养殖法)。在农历七月后,将蚵串往海中放养,蚵苗会吸收海中的浮游生物逐渐成长:163。但在1997年因海水污染造成的香山绿牡蛎事件,使香山蚵田的产量受影响。此外蚵壳也是重要的副产品,供烧制石灰之用,盐水港的地名「灰窑」即可证明此项产业的存在。:161、163
文化.
香山南港遗址.
香山南港遗址位于海山联里南港里,盐水港溪口南岸,范围由海岸线至西侧约250公尺,1963年由盛清沂发现。遗址所在处为河流冲积形成的海岸沙地,海拔4公尺,因周遭建物的增加,遗址略有破坏:356。主要出土遗物有食用后丢弃的贝壳与陶器碎片,属于铁器时代的十三行文化新港系统。:357
教育.
香山区现有大专院校三所,分别为中华大学、玄奘大学、元培医事科技大学等三校。高中职有新竹市立香山高级中学一校。其他公立教育机构计有3所国民中学、10所国民小学,以及国际学校新竹荷兰国际学校。
交通.
公共自行车.
截至2018年1月10日,YouBike微笑单车在香山区共设有5个站点。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