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香港消防处
香港消防处(,缩写为-- )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编制第2大的纪律部队,负责消防、救援,并且提供紧急救护服务。现任消防处处长是杨恩健。至2016年,当中包括1名女性消防队长(行动组)和13名女性消防队长(控制组)。2015年,消防处共接获34,320宗火警召唤、33,683宗特别服务召唤;救护总区则共接获757,901宗救护召唤,每日平均出动逾2,076次。截至2020年年底,消防处的人员编制为 11,212 人,包括 10,417名军装人员和 795名文职人员。 使命宣言. 理想. 「为香港市民服务,务使香港成为安居乐业的地方。」。 主要责任. 消防处的主要责任包括: 徽章及旗帜. 由于徽章上的改变,旗帜亦在主权移交后更改。旧的消防红旗给印有新徽章的紫旗取代,消防总部是唯一挂上消防旗的消防处处所,而其他分局则只挂上香港区旗。 徽章. 徽章中的改变如下: 历史. 香港消防队成立. 香港消防处前身为香港差役(今香港警务处)辖下的消防队,通过于《香港政府宪报》上通告,「依照法例,总督有权从警队及其他志愿人士中挑选合适者组成一支队伍,负责本港的灭火工作,以及在火警发生时,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并为该队伍提供消防车、消防喉、消防装备、工具及其他必要设备。此举不但可使该队伍配备齐全,更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根据本条例成立的消防队伍命名为香港消防队,由香港消防队监督统领……。」法案获得通过后,香港消防队于1868年5月9日成立,正式脱离香港差役,由警察队长及维多利亚监狱狱长查理士·梅理兼任香港消防队监督。 负责紧急救护服务. 1914年起,提供紧急救护服务成为了香港消防队的其中一项职业责任。 1921年,香港消防队逐渐扩充为一支有140名正规人员的部门,于翌年更增加至174名。 1938年,后备消防队成立,负责辅助正规消防人员执行消防任务。 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香港消防队队员62名,另外配备额外约100名华裔的志愿人员辅助。当时的消防队编制简单:由1名监督领导、1名助理监督辅助、两名队长、4名助理队长、54名外籍消防员,最低层为约100名华籍志愿人员。 香港日占时期,香港消防队在人力资源及装备两方面均遭受到严重的损失,以致发展一度停顿。其中两部精备精良、由美国制造的「拿法兰士」号消防车,被运往日本东京作为日本皇宫的皇家消防装备。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该两部消防车才被归还香港。 1949年,防火及检察科成立,负责处理一般消防安全事宜。 负责非紧急救护服务. 1953年7月1日,香港消防队从医务卫生署(今卫生署)接管了非紧急救护服务,后者的所有救护车辆与救护人员均版调配予香港消防队。当时,救护部门有17部救护车。此次合并,为后来的救护总区奠定了发展基础;自此,所有救护资源都交由消防队管理。 重新组织为消防事务处. 1960年,副布政司戴麟趾奉命研究香港消防队的各项问题。他联同副消防总长觉士撰写了《戴麟趾报告》。后来香港政府接纳了《戴麟趾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决定成立独立的救护部门,辅属于香港消防队;与此同时,对香港消防队重新组织,更名名称为消防事务处;900多位后备消防队队员被派驻与居处或者正职工作地点附近的消防局驻守。此外,报告中建议了进行一项长达10年的分期发展计划,包括增加兴建小型消防局,务求以6分钟内抵达现场为标准。报告上亦建议了大量增加人手和消防车辆,以及缩减行动组消防人员的工作时间。 1964年2月1日,消防事务处实施火警分级制度。 本地化. 1966年3月,消防事务处展开了本地化的步伐。 1969年,消防事务处认为消防事务所须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日渐复杂,后备消防队逐渐不足以应付有关工作。故此,处方进行对后备人员整合及合并。 救护部门独立化. 1970年起,救护部门正式名为救护总区,由1名救护总长所管理。此外,防火及检察科改变组织,并且扩展成为防火组。 1975年,后备消防队解散。 统一调派系统. 1980年,以往由调派中心及消防局指挥系统执行的工作,全部统一由位于尖沙咀消防局6楼的消防通讯中心集中处理,收加强应变效率。 1983年7月,消防事务处改称现时的名称。 1987年2月底,总部搬迁往位于尖东的香港消防处总部大楼。 1991年4月,第二代调派系统启用,消防通讯中心搬迁往设备有中央电脑系统的香港消防处总部大楼11楼。 非紧急救护服务转交予其他部门. 1992年,消防处宣布分期将非紧急救护服务交回医院管理局及医疗辅助队负责。 同年7月1日,最后一位洋人退休,消防处所有职位正式为全由华人担任。 香港回归至今. 香港回归后,香港消防处大幅度地投入资源以提升装备及人员训练水平,与此同时,加强主动防范火灾工作以减低火灾的数字,同时加强对公众的防火安全教育。 1997年8月1日,防火组改变名称为防火总区。 1999年6月1日,防火总区扩展及分组为两个总区──牌照及管制总区和消防安全总区。 2001年4月,牌照及管理总区更改名称为牌照及审批总区。 2005年3月,第三代调派系统启用。 2006年11月,西九龙救援训练中心启用。此外,为了提高训练的水平以及专业质素,消防处建议于将军澳百胜角兴建一所现代化及达至国际级水平的消防训练学院取代八乡的消防训练学校,工程于2012年8月启动,预料于2015年10月落成。 2009年10月,潜水组的消防处潜水基地落成。其后陆续地建立了多个部门,包括坍塌搜救专队及烟火特遣队等。此外,为求了提高对人员的健康护理关注,压力辅导组亦于同年成立。 2010年,消防处引进了大批每套价值6,200港元的抗火服,俗称「黄金战衣」,由立陶宛制造,中外层抗热防火布采用PBI Gold物料,耐燃温度至摄氏1,093度,比旧款高300度,且较柔韧,具高度的撕裂耐力,有较佳的透气功能,可以减少人员中暑及被烧伤风险。新抗火衣中间夹层及手袖位均加上阻隔,可以防止水和化学液体进入服内,背及膝部多处亦加锈了软垫。当数于2011年一月抵达香港,全数13,000套于2011年3月月内运抵香港,于同年4月前正式使用。同年7月,亦会全数更换使用全新的数码无线电通讯器材。另外,处方耗资600万港元,建造全球首辆消防安全教育巴士,于2011年3月起投入服务。 2011年6月1日,通讯支援队成立;耗资1亿7,800百万港元引入的消防无线电通讯数码化开始启用,与现存的模拟制式通讯系统一同运作。处方亦就此逐步更换安装在消防车辆及救护车辆上的模拟制式无线电通讯接收器,有关更换工作已经于同年年底陆续完成。在新数码化通讯系统中,消防处引进了具备防水、防尘及防止干扰功能的摩托罗拉MTP850Ex数码对讲机,该机的接收信号力强,而且说话音响清晰,若果配合车辆转发器及手提转发器,在增强信号后,即使使用者身处楼高80层的摩天大厦的不同层数,人员亦能清晰对话。与此同时,在使用该新系统后,遇险的人员不论是按动紧急求救掣或是呼叫求救,控制室都能够凭著对讲机附有独一无二的编号,识别遇险人员的身份,从而增加支援效率。同年8月,高角度拯救专队成立;消防处聘请首位职业临床心理学家驻守于压力辅导组。9月15日,坍塌搜救专队训练场启用。 2012年2月,消防无线电通讯数码化正式全面地使用。同年3月1日,危害物质专队成立,提升人员应付涉及危害物质事故的能力。同年4月1日,新引进的抗火服正式取代旧有的抗火服;旧有消防服则转作训练用途。 2013年8月25日,消防处全面更换帽气樽,于同年9月1日起替换旧樽。新樽樽身为美国制造,阀门组合为德国制造,采用改良纤维技术,内胆改用铝胆,使到重量减至7公斤,比较旧款轻便半公斤;新樽安装有限流阀,能够限制每分钟漏气量;每樽价值约2,900港元。 2020年警务处处长根据《公安条例》(第245章)第40条,委任约105名消防人员为特务警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际网路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 2021至2022年期间多次调派人员于《预防及控制疾病(对若干人士强制检测)规例》(第599J章)指明的「受限区域」执行有关该法例的相关行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际网路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 2022年,消防处副处长增至两名,分别为副处长(行动)和副处长(公众安全及机构策略),并撤销总部总区,增设机构策略总区和行动支援及专业发展总区。两个新总区分别由新设的助理处长(机构策略)和副消防总长(行动支援及专业发展)掌管。 历任首长. ,1868年-1878年) ,1878年-1883年) ,1883年-1895年) ,1895年-1902年) ,1902年-1913年) ,1913年-1918年) ,1918年-1922年) ,1922年-1935年) ,1935年-1940年) ,1940年-1941年) ,1946年-1949年) ,1949年-1961年) ,1961年) ,1961年-1965年) ,1965年-1970年) ,1970年-1975年) ,1975年-1983年6月30日) ,1983年7月1日-1984年) ,1984年-1987年) ,1987年-1992年) 架构. 消防处分为9个总区及行政科: 训练. 26周的基本训练 车辆. 至2010年年底,消防处共有877辆行动组的车辆,当中包括402辆消防车、308辆救护车和167辆其他类型的支援车。当消防处接收一般商住大厦的火警警报后,最接近火警现场的消防局会派出一辆泵车、一辆旋转台钢梯车(或梯台车)、一辆油压升降台(或大型油压升降台)、一辆细抢救车(或大抢救车)及一辆救护车,俗称为「四红一白」出动执勤。 至2011年年底,消防处共有929辆行动组的车辆。 截至2019年年底,部门共有 1,104 部行动车辆,包括446 部消防车辆、462 部救护车和 196 部其他类型的支援车辆;车上配备不同种类的工具和装备,以配合行动需要 船舶. 至2013年,消防处共有21艘灭火及救援船只。当中港岛总区辖下的海务及离岛区共有8艘灭火轮、一艘潜水支援船、两艘指挥船、两艘潜水支援快艇及8艘快艇等。 至2019年,消防处共有24艘灭火及救援船只。当中港岛总区辖下的海务及离岛区共有8艘灭火轮、一艘潜水支援船、两艘指挥船、两艘潜水支援快艇及11艘快艇等。 统计. 2019年. 以下为香港消防处行动组于2019年的出勤统计: 2017年. 以下为香港消防处行动组于2017年的出勤统计: 2011年. 以下为香港消防处行动组于2011年的出勤统计:
香港消防处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