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老夫子
《老夫子》()是香港漫画家王家禧以王泽为笔名创作的漫画作品,以数格漫画的形式描绘一个名为老夫子的虚构人物,呈现了1960年代以来华人的生活底蕴与人生百态。《老夫子》自1962年开始在香港的报章杂志刊载,随后于1964年开始由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单行本,受到香港及各地华人喜爱,在台湾、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也相继出版单行本及套装,并曾经出版马来文、印尼文、印度文及泰文版本的漫画,以及改编并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等。1995年至今出版的《老夫子》漫画由王家禧的长子王泽接手创作,读者以「老王泽」、「小王泽」或「漫画家王泽」、「建筑艺术家王泽」来区分两个时期的作者。 作品简介. 王家禧1962年开始用长子王泽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香港的报章杂志上发表《老夫子》,随后在1964年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单行本(至2004年出版精选、哈烧系列,每月出版两集,仍在持续出版中)。尔后,在台湾、香港、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相继出版单行本和套装,曾有马来文、印尼文、印度文与泰文版本的漫画,其后被改编并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等,共13部作品。 1969年,老夫子漫画首次在台湾发行,从1998至2003年止台湾上砚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老夫子》漫画达100集之多,销售量多达150万册;2000年台湾新生报、中国时报、国语日报曾每周连载老夫子漫画;2001年Taiwan News则以全版、全彩的《老夫子》英文版,每周日发行,共连载一年;目前台湾苹果日报以全彩连载《老夫子搞怪新风貌》每日连载中。 2006年香港「悦读交享乐──全港学界悦读大行动二00六」调查报告指出,有30万左右中小学生都爱看老夫子,并发现本港中小学生最爱看的图书正是《老夫子漫画》。 2007年始,老夫子欢庆45周年,展开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并在台湾、大陆、香港及马来西亚四个地区陆续出版与举办活动与签书会。 “2009南方阅读盛典”,老夫子漫画荣获「金南方·新世纪10年最受读者关注」;2009年香港调查「最具代表性传奇物品」,漫画老夫子夺冠 。2011年星洲日报报导新加坡交通部长、外交部第二部长吕德耀看「老夫子」学华文。2011香港小童群益会进行香港市民网上和问卷投票,《老夫子》于所有组别皆以逾6成当选「我最喜爱的儿童刊物」,同年亦受邀参加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为全球首件漫画拍品。 作者介绍. 王家禧(笔名「王泽」)1923年生于天津,其父亲是北洋军阀兼直鲁皖省长王承斌,1950年代曾在天津任美术工作,1956年移居香港,目前是由其长子,也就是王泽本尊继承其创作。王泽长于香港,在美国受建筑教育,从事建筑艺术创作及教学约30年,与多国建筑家、学者参与过建筑规划、设计,在欧、美、亚洲多国院校、美术馆讲演、作品展览,丹麦皇家艺术院建筑系客座教授。1983至1995年,任教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建筑系;曾任系主任及被颁授终身教职(Tenure),创多元建筑艺术研究所并任所长。1995年至今在台湾教授建筑,于台北成立建筑艺术工作室参与设计、规画、国际竞图,成立老夫子漫画工作室及授权公司,从事漫画、动画创作,出版与电影等多媒体事业。文史作家邱秀堂是《老夫子》的总编辑,她师承林衡道,最初是协助推动展出《老夫子》的手稿的策展人之一,后来成为总编辑,并嫁给长子王泽为妻。王家禧于美国时间2017年1月1日凌晨5时57分因器官衰竭而去世,享寿93岁。 内容特色. 老夫子漫画内的角色时常以不同的身分出现,包括乞丐、政客、演员和古代侠客,人物个性显明、幽默有趣、文字简洁。有时情节会发生在古怪的场景,例如遇见神仙、外星人和吸血鬼,还有到了古代或未来世界。 老夫子漫画喜用四字词语为题(常见的有:「恶有恶报」、「原来如此」、「耐人寻味」、「自讨苦吃」、「各有千秋」等),主要环绕平民身边发生的事情,内容老少咸宜。由于图画附加的文字不多,且全为人手所写,易于阅读,故成为不少儿童学习四字词语的门槛。初期著作多为黑白色印刷,期后陆续推出彩色版《老夫子》。其另一特色是短小精炼,除长篇漫画以外,一般只有四至六格(早期亦有八格/十二格)。 当老夫子漫画为读者带来幽默的同时,它反映社会环境(特别是香港于1960-1980年代)的转变。内容有时会显现贫穷、盗窃、自杀及黑帮等社会问题。它有时会嘲讽人妖、新潮服装和摇滚乐等流行文化(老夫子经常会「教训」那些长得「不伦不类」的人)。 在罕见的情况下,老夫子漫画会严肃地表达对1960-80年代间香港在政治上的转变的意见。它批评中西文化交流的种种弊端,在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亦成为主题之一。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更有部份角色在漫画中表现出对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的恐惧。 浸会大学的黄良喜教授和学者吴锦汉博士亦以佛洛依德所说的「uncanny」入手,包括出现了好笑的氛围(funny uncanny)、耐人寻味的恐怖(horror uncanny),及「似是而非」的「as-is uncanny」,认为老夫子的每一类叙事与政府主权移交及殖民有关。 角色介绍. 老夫子、大番薯和秦先生都是王泽笔下的人物,本来各自成书,毫无关连,后来都被安排在《老夫子》漫画出现,成为好友,所以漫画全名叫「老夫子、秦先生、and 大番薯」 。 整部作品的主角,头发稀疏,约40岁左右,脸上长有八字胡子,身体瘦长,身型略瘦,额有皱纹。未婚。无固定职业。衣著方面,除了在武侠和医生世界外,他经常穿著同一款的衣服,包括黑边细小瓜皮帽、黑色企领马甲(中央有三点白色圆点图案)、黄色长衫、蓝色格子图案长束脚裤、背心式圆领内衣、白袜和黑色功夫鞋。 老夫子性好渔色,粗鲁,喜欢做白日梦、经常打架(漫画第44集中因打架860次入狱服刑)、爱管闲事、喜欢恶作剧(尤其喜欢恶整打扮浮夸的新潮人士)。 老夫子几乎在每篇漫画中出现,他常常被描写成好管闲事和自作聪明。曾扮演过与人打架的流氓、追求女性的痴情老汉、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士、有钱的大老板、遇上超常现象的路人、调查案子的侦探、流落无人岛的遇难者等,反映人生百态。是秦先生及大番薯的朋友。老夫子与陈小姐是男女朋友,对她恭敬有礼,常常拿著一大束玫瑰花跪下来大声唱歌(有时也会弹结他)向她示爱,可惜每次均无功而回,但亦有成功的时候,此时老夫子会非常害羞和受宠若惊地溜掉。常遇到强盗,也常与别人发生冲突,但总是逢凶化吉。一些读者说老夫子捍卫中华传统价值。其实,老夫子对于中西方文化充满矛盾情结,恰好反映创作当时香港人对于西方文明、中国传统之间的复杂情感。 大番薯是老夫子最要好的朋友,他只有三根头发,身型矮小,身材肥胖,额有皱纹,体重极重,未婚。衣著方面,跟老夫子一样,他经常穿著黑色圆领背心外套,内穿蓝色长袖衬衣,下穿橘色长裤、黑色功夫鞋。性格乐天,却好吃懒做,在漫画中常用来讽刺减肥人士和好吃懒做的人,无固定职业。 秦先生也是老夫子要好的朋友。他头发浓密,外表俊朗,身型高跷,身材适中。性格幽默、自豪。跟其他两位主角不同,他不只爱穿一款衣服,有时穿格仔衫,有时穿西装,更会穿新潮衣服。医生。林小姐是其女朋友。喜欢户外活动,阳光男,可是王泽早年从事漫画创作时,最早登场的人物,可不是老夫子,也不是大番薯,而是秦先生。据王泽回忆,父亲1956年从天津移居到香港,不停的找工作,前途茫茫,他正是老夫子里面秦先生的原型。 老夫子的死对头。他常身西装及结领带。为人吝啬,爱贪小便宜,喜作弄别人(尤其是老夫子,但时常被老夫子反击或阴谋败露)。在漫画中经常以诊所的医生或老夫子的上司形象出现,因此常看到他俩针锋相对。老赵因为跑得快有「飞毛腿」的称号。已婚,其妻子管教十分严厉,所以也很怕妻子,而老夫子也曾利用这点来教训他。与老夫子是「天生冤家」,互相较劲,但也互相关心对方。家有「妻(气)管严」;是标准「PTT怕太太俱乐部」的会员。 老夫子的追求对象。样子娟好,身材适中,蓄短发,常穿旗袍及高跟鞋。她有时会跟老夫子约会,却大多数会拒绝老夫子的追求,不肯收他送的花。 争议. 2001年,文化名人冯骥才(1942年- )先生出版了一本名为《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ISBN:780108506X)的书,指证王泽的《老夫子》引用自中国已故漫画家朋弟(1907年-1983年)的《老夫子》,自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01年5月9日,《中华读书报》发表谢其章的文章《警惕漫坛扒手》,指出王泽「老夫子」系列漫画抄袭自朋弟作品。此前,姜德明、冯骥才等亦已经在媒体上公开此事,并且为朋弟抱打不平。 冯骥才先生所指的朋弟(1907年-1983年)原名为冯棣。朋弟所创漫画在1930年代在北京、天津开始出版,里面的角色跟王泽老夫子的外形,性格相同。天津作家冯骥才在2001年出版了一本包含朋弟作品的书,此书有很多朋弟和王泽作品的相似之处。冯骥才为了证明王泽的《老夫子》是引用的,他在各地进行大量的搜寻,目的是要找回朋弟所有的原版原作,让读者印证此事。不过,这个搜寻过程非常艰苦,很多朋弟的原版原作也很难找到,直到2011年2月24日,冯骥才在自己的画展上为观众和读者签名时,忽然有一藏书家送给他一个纸包内里就是藏了三本朋弟原版原作,其中两本正是第一集和第二集的《老夫子》。其后这位藏书家再送给他一本《老白薯》,说这本是这位藏书家在逛书摊时偶然遇到的。 西苑出版社也特地为朋弟的原著作品重新出版,使朋弟先生平生所创造的三个漫画人物——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再现人间。原书《老夫子》为32开本白报纸本,文字竖排,黑色单版,彩色封面,是中国最早的大众漫画书的形态。而此次西苑出版社为了保持原书的历史真实,新版朋弟漫画丛书5种8册,一律按照原版的版式。 争论内文. 朋弟生于1907年四川省,王泽生于1923年的天津。 朋弟后来到天津工作,并发表《老夫子》、《老白薯》等漫画。直到50年代,在中国大陆的京津一带,仍然可以找到《老夫子》等漫画。可见其作品流传甚广。发表《老夫子》时,朋弟与王泽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当时王泽正值十多岁的小伙子,爱好绘画。后来王泽于60年代到香港发表同名漫画《老夫子》,并称老夫子这个漫画人物是他创造出来。曾经有人问王泽:「认不认识朋弟?」王泽说:「认识认识,很熟。」朋弟是一个画家。最出名的作品正是《老夫子》。王泽不只认识朋弟,还与朋弟很熟。换言之,王泽是知道漫画《老夫子》中的老夫子是由朋弟所原创。但王泽发行于香港的《老夫子》,从来只字未提到朋弟及其所画的《老夫子》。但两本漫画中的老夫子性格及形象相似,因此引起盗用之嫌。 冯骥才认为王泽盗用了朋弟的《老夫子》,因为不论是人物造型或性格设计,王泽的「老夫子」和「大蕃薯」和朋弟「老夫子」和「老白薯」等所独创的漫画人物几乎一模一样,连名字「老夫子」也是朋弟先用的。 在冯骥才的书《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出版后,王泽对此事的反应显得十分低调,只是通过其儿子转话说他否认了盗用一事,并且称这是有人故意抹黑的。而拥有《老夫子》版权的老夫子哈媒体一直矢口否认所有盗用作为。直到王泽于2017年逝世时,有传冯骥才等人感到高兴, 更表示像一个讨厌的犯人死掉了一样。#重定向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外部连结.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老夫子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