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区
暖暖区(#重定向 )位于台湾基隆市最南端,台湾最早设置现代化都市水源地的地方,北邻仁爱区,东北接信义区,东邻新北市瑞芳区,南邻新北市平溪区、汐止区,西邻七堵区,西北接安乐区。区内人口约3.8万人,是基隆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区。
历史.
暖暖区原为巴赛族「暖暖社」(;又称「那那社/--
」,意思为「间隔处」)居住地,荷兰时代绘制的《大台北古地图》中,暖暖的位置标示--
,台语音译作八暖暖(台罗:--
),荷兰文献记载,「Perranouan是阻隔淡水与基隆之间的障碍」。暖暖多为泉州安溪人开垦,清代为台北府四堡之一「石碇堡」之中心地带。日本殖民统治开始,1901年置于基隆厅水返脚支厅管辖之下,初名第廿区,后改为暖暖区。1909年,基隆厅并入台北厅,暖暖区改为台北厅水返脚支厅管辖;1919年7月19日,暖暖区改归台北厅基隆支厅管辖。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五堵、玛陵坑、暖暖三区合并为七堵-{庄,隶台北州基隆郡。
1945年战后,国民政府改-{庄为乡、改郡为县辖区,暖暖属台北县基隆区七堵乡。1946年底,基隆市成立以后,暖暖、八堵当地民众希望改属基隆市。1947年1月18日,七堵乡划归基隆市,并改编为七堵区。1949年2月1日,七堵区内的八堵、暖暖、碇内三段(当时分七里)分出改设暖暖区至今。
1974年9月28日范迪台风来袭时,尚在施工中的中山高速公路八堵交流道附近,八西里的尚仁街发生山崩,造成36人死亡,30人轻重伤,房屋被山崩冲垮的地点,就在尚仁街上自来水公司八堵抽水站旁的半山腰上。
人口.
根据基隆市政府民政处统计,2023年底暖暖区户数约1.6万户,人口约3.8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碇祥里与八中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7,085人与425人。
政治.
区政组织.
暖暖区公所是基隆市政府在暖暖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基隆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秘书之下,设有4课2室等6个内部单位及调解委员会。暖暖区为基隆市第六选区,在基隆市议会31席市议员中,暖暖区共选出3席区域市议员(不包括平地原住民议员)。
行政区划.
暖暖区的行政区划辖有碇祥里、碇内里、暖东里、碇和里、暖同里、过港里、暖暖里、暖西里、八中里、八堵里、八南里、碇安里、八西里等13个里,共计280邻。
交通.
公路.
其他道路参见暖暖区道路列表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