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武区
仁武区(#重定向 ),旧称「仁武镇」,后称-{「仁武庄」,前身「仁武乡」,位于台湾高雄市西南半叶中部,因明郑时期实行屯田政策将当地划为「仁武镇」管辖而得名,为澄清湖特区之主要范围。北临大社区,西邻三民区、左营区、楠梓区,东邻大树区,南接鸟松区。
仁武区西部地势平坦,为主要农耕地带;东部地势较高,多丘陵地,耕作较为困难。气候则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23~25℃。由于当地拥有交通枢纽优势且邻近市中心,加上近年来仁武工业区的设置,各种工厂林立,使本区的产业型态逐渐转型为工商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移入,现人口约9.7万人。国立中山大学预计在本区设置新校区,并于校区内规划医学相关科系。南台湾三大报之一的台湾时报总部设置于本区。
历史.
仁武区的地名由来与屯垦相关。明郑时期在此招募屯垦,将此地划归「仁武镇」管辖,因而得名。明郑时期到清领时期,此地均被称为-{「仁武庄」,归凤山县管辖。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仍设-{仁武庄,划归高雄州高雄郡管辖;1924年,高雄郡改制为高雄市,因而改归凤山郡管理。
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后,隶属高雄县凤山区仁武乡。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仁武乡改直隶于高雄县。1951年8月15日,仁武乡将大社村等6村分设大社乡(今大社区),调整行政区域后的仁武乡下辖8个村:81。2010年12月25日配合高雄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仁武乡改制为「仁武区」。
历年所属行政区列表
人口.
根据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3年底仁武区户数约4.1万户,人口约9.7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八卦里与仁福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22,925人与915人,其中八卦里也是全台湾人口第11多的村里。
仁武区历年人口变化(1961年-2030年):291-293
政治.
区政组织.
仁武区公所是高雄市政府在仁武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高雄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4课3室等7个内部单位。
交通.
铁路.
台铁纵贯线铁路及台湾高速铁路有经过仁武区一小部分的区域,但皆未设站。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