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埔乡
内埔乡(台湾客家语南四县腔:nui puˊ hiongˊ,客语白话字:Nui-phû-hiông;#重定向 )位于台湾屏东县中北部,地处屏东平原之上,地势平坦。乡内人口约5.3万人,是屏东县人口第三多的行政区、,也是全台湾人口第六大乡、。
客家居民约占60%,分布西南边,闽南居民约占35%,分布东北边。其他族群约占5%,包括了屏东地区平埔族马卡道族。北有隘寮溪与三地门乡、盐埔乡、长治乡、麟洛乡相接。南与万峦乡隔东港溪相对,东邻山地与玛家乡为邻,西与竹田乡比邻。邻台一线省道,北通麟洛乡、屏东市,南往竹田乡、潮州镇。
乡内的内埔工业区呈南北狭长形,总面积为104.9公顷,区内有著名的屏东酒厂。
历史.
内埔乡早年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是排湾族的领土。客家先民先在森林中间开辟出一片旱田,客家话称为「埔」,又在密林内,故称「内埔」。又说,「内埔」先民向外垦拓时,将最初开辟的埔地称为「内埔」。
内埔最初为马卡道族凤山八社之上淡水社与下淡水社之势力范围。清康熙年间,客家移民借由向居于玛家乡一带的排湾族头目纳税,以承租并开垦土地。据钟壬寿之《六堆乡土志》说法,康熙年间客家先民垦殖内埔,首先在东港溪东侧建立了下树山庄(今和兴村)。1690年代,邱永月入垦内埔东势-{庄。雍正年间的舆图已有柚仔林、新东势-{庄等地名。乾隆10年(1745年)邱文琳开辟番仔厝圳。闽南人垦殖内埔较晚,约于乾隆初年入垦,而如浮圳、杜君英等地成-{庄,应不早于嘉庆年间。
清代此地为番界所在,《台海使槎录》纪载立石处包括了新东势、旧槟榔林、新槟榔林等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番屯政策将许多马卡道族人,包括阿猴社、上淡水社以及下淡水社社民,迁往南坪地(今老埤、中林、龙泉等地),并设有双溪口隘、新东势隘及杜君英隘。嘉庆二十年(1810年)颁布奉宪封禁古令埔碑。属凤山县港西里。
历年所属行政区列表
人口.
根据屏东县政府民政处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3年底内埔乡户数约2万户,人口约5.3万人,是屏东县人口第三多的行政区,也是全台湾人口第六大乡。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东宁村与义亭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4,905人与586人。
内埔乡历年人口变化(1951年-2030年)
政治.
乡政组织.
内埔乡公所是内埔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内埔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内埔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5个附属机关。
内埔乡民代表会是内埔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内埔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内埔乡民代表会共有13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5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2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1席乡民代表、第四选区5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3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
行政区.
现今内埔乡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60年,调整行政区域,将原属该乡的隘寮大同农场土地纳入长治乡乡域。
内埔乡共辖23个村,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
交通.
铁路.
屏东线铁路无经过内埔乡,当地居民主要利用位于竹田乡西势村的西势车站。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