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埔乡
盐埔乡(#重定向 ;#重定向 )位于台湾屏东县西北方,地处屏东平原之上,东侧地势较高,行政区域呈一长方形状,东西狭长。北邻高树乡,东端接三地门乡、内埔乡,南邻长治乡,西与西北邻九如乡、里港乡。
历史.
盐埔乡原是由平埔原住民营居,介于山地与平地间的一片草埔。相传明清时期,泉州汉人前来开垦,以十台车的食盐向平地原住民换取这片土地;当时山地与平地间的草原地带常被称为「埔」,取其以食盐换来的埔地之意,故名为「盐埔」。或谓早期阿里港商人批发食盐,因此地干旱而作为曝晒或囤积之所,盐埔之名始现。
本乡于清代隶属台南府凤山县,西部为武洛溪漫流之地,少有人烟;东近高山原住民据地,开发较早。清治初期,漳泉移民涌入,开垦盐北、西瓜园、隘寮、高朗朗等地。乾隆25年(1760)之番界线,已移往盐埔东方近山地带,可知当时今盐埔乡境内已有不少汉人村庄。乾隆28年(1763),土地契约上已出现盐埔-{庄的地名。乾隆时期盐埔东边设有双溪口隘。同一时期此地亦设有山猪毛汛。乾隆末期,有黄姓人家入垦。道光年间,建妈祖庙朝凤宫,为盐埔地区最早兴建的庙宇。光绪年间舆图可见高郎、盐埔等地名。
日治时期转属高雄州屏东郡称-{盐埔庄,设盐埔-{庄役场于中村,管辖盐埔、仕绒、新围、高朗朗、西瓜园、彭厝、新大路关、旧大路关、旧隘寮、溪埔寮、下-{庄仔等部落。1930年代末期,下淡水溪整治计划完成,日本政府开始开发武洛溪溪埔地,多以蔗糖、烟草相关产业为主,另设有常盘移民村。
战后废郡-{庄改隶高雄县屏东区盐埔乡,-{庄役场改乡公所。1950年,行政区域调整,改隶屏东县。新大路关与旧大路关因隘寮溪阻隔,交通不便,划归高树乡;下-{庄仔距九如乡较近,划归九如乡。故本乡迄今,辖有盐北、盐中、盐南、仕绒、高朗、振兴、久爱、新围、新二、彭厝、洛阳、永隆十二村。
人口.
分布与变化.
根据屏东县里港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盐埔乡户数约8千户,人口约2.4万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新二村与永隆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3,832人与571人。盐埔乡人口在1995年达到28,843人的巅峰值,但此后开始减少。
族群.
1926年的普查统计中,屏东郡盐埔-{庄,6,400人籍贯为福建、2,100 人为广东。(以移民时清朝及明朝的区域划分福建省及广东省。)
1926年的资料显示,盐埔乡漳泉移民人数相当,各约百分之二十,另有龙岩州、永春州等地移民,乡贯别较为复杂。与盐埔本区的原始大租型态有关。因该地多为番大租,非一般汉人垦号的形式,故籍贯统计较为不均,昔日屏东地区仅里港乡有相似分布。此外,盐埔之台湾潮州人比例甚高,在今屏东县仅低于潮州镇之29.7%。对比1925年之国势调查,盐埔庄的潮州裔大多被认定为「广东人」,即客家人。籍贯调查中彭厝-{庄、大路关-{庄两地人口之和与1925年国势调查盐埔一地「广东人」之统计相差无几,可推断当时盐埔-{庄之潮州人属客家民系机率为大。
战后,彭厝-{庄一部分划归九如乡玉泉村,包括主要的客籍聚落(今玉泉村下-{庄、圳寮、溪底)。而大路关-{庄划为高树乡。今日盐埔乡除了洛阳村七分仔有客家人之聚落,永隆村溪埔寮为马卡道族群居地之外,其余居民皆为福佬人。
政治.
乡政组织.
盐埔乡公所是盐埔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盐埔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盐埔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4个附属机关。
盐埔乡民代表会是盐埔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盐埔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盐埔乡民代表会共有11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5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1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四选区2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
行政区.
现今盐埔乡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将原属盐埔乡的旧大路关、新大路关改纳入高树乡,同时盐埔乡改隶新成立的屏东县。
盐埔乡共辖12个村: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